千龙网讯 8月31日,历时三个多月的“建言‘十二五’共话新蓝图”公众参与活动圆满结束。据统计,共有18648人参加活动,提出建议15073条。据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本次活动时间长、范围广、公众热情高、建言内容丰富,社会反响良好。目前,市有关部门正在结合规划编制,对市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研究吸纳。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印春表示,衷心地感谢广大公众关注、支持和热心参与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十二五”规划编制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开门编规划”的工作要求,在重大决策中以人为本,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十二五”规划具有更为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成为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科学规划,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5月24日至8月31日组织开展了“十二五”规划公众参与活动。活动一方面通过媒体宣传,开展问卷调查,普及规划知识,动员社会积极参与;一方面通过网络、信件、热线电话等多种渠道,利用召开市民建言会等形式,广泛征集和听取社会各界对北京未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仅人民网和首都之窗“建言‘十二五’,共话新蓝图”专栏点击率就达到340万次,活动主办方——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天都收到200余封来信。这些建议不仅来自本市各区县,而且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特别是一些居住在北京的外国人也纷纷参与其中,从国际视角提供自己的建议。
在这些建言人中,有些是某领域的专家学者,有些是社会名人,而更多的是普通市民。他们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经过认真深入的思考,甚至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制作实景模型,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方案。有很多人就不同问题提出多条建议。公交司机赵恩东同志一共给主办方写来23封信,从自身工作体会出发,提出了公交优先、场站设置、职工工时、医疗保障等多个建议。95岁的退休教师黄洁同志两次来信,亲笔写来满满11页的建言,对北京城市形象塑造等问题提出建议,重要观点还用红笔加以强调。一位83岁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在家休养的老人,本着“人活着总要做点事”的精神,亲笔书写了6页建言,阐述自己关于“低碳生活”建议。15岁的中学生皮芃除了提交“绿色生态旅游”、“鼓励顺风车”等四封建言外,还向全市中小学生发起了“绿色生活从我做起”的十条倡议,鼓励大家从身边事做起。安徽地矿局调研员余永佳觉得,“此次活动是一次突破,将专家角度与百姓视点相结合,可以优势互补,拾遗补缺,希望能多开展。”已经在京居住四年的美国人大洋,提出了图文并茂的节能建议,他在接受北京电视台采访时表示,这样的活动使政府和新闻媒体都能听到市民的建议,就有了改变问题的可能。
活动期间,由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北京晚报、北京电视台、首都之窗和人民网承办,围绕“打造北京城市新名片”、“让社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让百姓出行更加快速便捷”、“营造舒适环境,让绿色引领生活”等百姓关注问题,共组织了四场市民建言会。许多市民多次报名要求参加建言会。有的从外地自费赶到北京,有的出差提前回京,一下火车就赶到建言会现场,还有的在打工的工棚和医院的病榻上写来建言。顺义市民胡德起先生专门送来亲自创作的书法作品,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市民建言是社区和谐、社会文明进步的精美交响乐。
在建言会上,有121位建言人代表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对策。大到世界城市和“三个北京”的建设,小到社区身边事,均有精彩、独到的见解。城市发展环境、社区服务、交通规划和建设、城市环境治理等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这些建议对于下一步规划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23个相关委办局的34位负责人面对面听取了意见和建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