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议会”之所以出现,是因为英国人实际上是把听不进民众声音或者误读民意的政党给吊起来了。
5年前的英国大选结束后,保守党竞选党魁。几位竞选者披挂上阵,他们知道2010年的大选一定轮到保守党坐庄了。屈指一算,工党在位将近13年,对习惯政党轮流坐庄的英国选民来说,很自然地希望换个党来执政。
2010年的英国大选,选民们关注的不是他支持哪个政党,而是反对哪个政党。这次大选,投票率高达70%以上,有的选区达到80%,而上届大选只有59%。选民踊跃投票不是为了支持他所支持的政党能够获胜,而是通过对自己不喜欢的政党的投票,把更不喜欢的政党阻止在议会多数党之外。也因此,自由民主党在大选中有“黑马”之势,民意支持率一度超过工党,这其实是选民在游戏政治。既然政治家和政党不怎么听选民的声音和希冀,那么不妨游戏。结果是,意气风发的自民党党魁克莱格在选举揭晓后发现,他的政党竟然比上届大选少了5席。
与以往的三届大选不同,这次英国大选引进了美式电视辩论。英国历史上首次三党领袖电视辩论开始了,他们说的“雷人雷语”很吸引眼球,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在看这档政治节目,收视率也创下历史之最。很有意思的是,电视辩论之后,选民的注意力似乎转到政治家个人的穿着打扮、风度气质以及他们的老婆身上,而政客们也以为选民真的变了。其实不然,英国的历次大选,都是各政党间的算账比赛,哪个政党把国家的账算得清楚,算得好,哪个党就会胜出,组建新政府。在英国人看来,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都是一个收支平衡的问题。比如是否从伊拉克、阿富汗撤军,不是跟随美国好不好、战争是否正义等问题,而是能不能支撑得起军费开支,军费来源会不会伤害纳税人利益。
但这次大选变味了,卡梅伦学着奥巴马的腔调在喊“变革”、“授权于民”,布朗郑重其事地宣称“扶持企业”,但经济复苏的态势并不能证实他说的是实话。选民在投票中并不含糊,他们是为“反对”而投票,结果就是哪个政党都不能跨过组建政府所需要的326席的门槛,把议会给吊起来了———“悬浮议会”的另一个说法。他们实际上是把听不进民众声音或者误读民意的政党给吊起来了。现在,大选后本该睡大觉的政党领袖们还是不敢偷懒,他们在为权力分配、组建联合政府而绞尽脑汁。唉,如果早点倾听民意,就没这睡不着觉的麻烦了。
卡梅伦的保守党和克莱格的自民党联合执政,恐怕是英国政坛的唯一选择。不是因为他们政见相似,而是因为议会中的议席相加能跨过组建政府的门槛。但是这两个年轻人在政治上将举步唯艰,因为在很多议题上是相互矛盾的,也因此会大大降低立法进程和行政效率,会减缓英国经济改良的步伐。这又恰恰是英国选民最不乐见的。
□陈冰(学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