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陆志霖、孟庆利,通信员岳佳综报道:近来,一些药品被曝光售价虚高,再度使得市民对新医改和药品定价问题产生猜忌。针对这些问题,广东省物价局有关负责人及相干专家向市民解惑答疑时表现,目前80%的药品属于市场调节价,这在必定程度上拉高了药品价格。
多数“天价药”非政府定价药品
物价局说明,根据现行的药品定价政策和有关规定,政府制定药品价格的范畴是国家基础医疗保险用药目录,以及一些少量的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特别药品。其他的药品履行市场调节价。而按照上述范畴,目前纳入政府定价药品的数量约为2700多种,仅仅占市场上流通药品的20%。而其中,多数“天价药”都不属于政府定价的药品。
物价局方面表现,由于市场上的流通药品大部分仍履行市场调节价,在大批药品企业自主定价、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的情况下,企业往往采用高定价、高回扣的手段倾销药品,这在必定程度上拉高了药品价格。
广东药价从“一控”升级至“三控”
羊城晚报记者昨日从物价局获悉,目前省医药价格评审委员会已下发通知,将《关于对药品价格履行“三控”管理的通知(征求看法稿)》进行网上征求看法。根据通知,广东将对纳入政府领导价管理范畴的药品价格,由现行按通用名制定最高零售价的“一控”模式,改为把持最高零售价、流通差率、供货价的“三控”模式。
物价局表现,实行“三控”的话,凡在广东销售的属政府价格管理范畴的药品,按通用名制定药品最高零售价。另外,凡到广东市场销售的政府定价药品,在上市销售前,都要由企业向价格主管部门报备该药品在广东市场销售的供货价,供货价由企业自定。而对于一向广为诟病的药品流通范畴,看法稿则提出统一制定药品流通差率(包含配送费率、差别差价率)。批发企业按实际购进价格依次顺加规定的配送费率或差价额断定实际批发价格,全部批发环节累计顺加不得超过累计费率。每瓶价格在500元以下的药,批发环节累计加价不得超过8%-33%,零售环节加价不得超过8%-25%。500元以上的药品另有一套盘算方法,直接给出限额,比如500.01元的药品在批发环节最多加价165元,零售环节最多加价75元,也就是说达到顾客手中最多卖740.01元。越是高价的药品容许加价的比例越低,重要目标是鼓励企业多生产便宜药、低价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