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山东省济宁市安监局了解到,目前济宁非煤矿山企业多数为露天采石场,企业规模小,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现场管理不规范,安全基础薄弱。深入开展了安全标准化活动,制定《济宁市非煤矿山安全管理通用规范》,提升了矿山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已有1家非煤矿山企业达到2级标准化,239家非煤矿山企业达到3级标准化。
记者从山东省济宁市安监局了解到,目前济宁非煤矿山企业多数为露天采石场,企业规模小,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现场管理不规范,安全基础薄弱。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市安监局采取多种措施,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抓好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从源头着手,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使全市非煤矿山企业由2005年690家减少到现在的419家。严厉查处非法违法行为,会同国土、公安等部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对采石场比较集中的5个重点县(市、区)进行了多次联合督查执法,共排查各类安全隐患296处,下达执法文书21份,取缔非法采矿点7处,提请政府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15家。积极推行了先进适用技术,在建筑及水泥用石灰岩矿大力推动中深孔爆破、机械二次破碎、机械铲装和非导电雷管等技术,通过多方努力,使用中深孔爆破技术的露天采石场由2007年的50%达到了现在的95%,力争2010年底达到100%;在饰面用花岗岩矿积极推行轮锯、轨道切割技术,力争2011年全部采用此技术。加强对爆破作业的管理,全市9家民爆公司承担起了对所有采石场的专门爆破工作,规范了爆破作业的全流程。深入开展了安全标准化活动,制定《济宁市非煤矿山安全管理通用规范》,提升了矿山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截至目前,已有1家非煤矿山企业达到2级标准化,239家非煤矿山企业达到3级标准化。 (盖鸣霆 孙本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