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门启动“瘦肉精”专项整治
据农业部28日消息,针对河南“瘦肉精”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农业部将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信部、公安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于近期启动为期一年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
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整治行动将出重拳、下狠招,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的犯罪行为,全程强化“瘦肉精”源头管理、生猪养殖、生猪收购贩运、生猪屠宰、肉品加工、肉品消费餐饮、肉品进出口等环节的监管,并细化措施,坚决杜绝“瘦肉精”进入食品产业链,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据新华社郑州3月28日电(记者张兴军李鹏)据河南省政府28日最新通报,目前该省生猪排查抽检工作基本结束,案件侦办取得重大突破。
公安部门从涉案生猪养殖户入手,基本查清了销售使用“瘦肉精”情况及来源、销售网络基本查清。其中查获销售“瘦肉精”的重要嫌犯2名,抓获非法加工生产“瘦肉精”的嫌犯2名。对已认定涉嫌犯罪的72人,公安机关已采取强制措施。
此外,通报还披露,监察部门针对案件调查和责任追究工作也在加快推进。目前,已对53名公职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进行了调查取证,32名已由当地纪检监察机关作出初步处理。双汇若现6个跌停1500万融资或将爆仓
王砚丹每日经济新闻
瘦肉精事件的主角——双汇发展复牌尚遥遥无期,但资本市场对于其复牌后的走势基本达成一致:连续无量跌停。
更重要的是,双汇发展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融资融券90只标的品种之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截至3月25日,双汇发展尚有融资余额1560万元,这意味着通过融资买入双汇的资金量高达1560万元,由于使用了高杠杆,无疑会导致损失成倍放大。
去年3月31日融资融券开闸以来,这是该业务首次遭遇到突发性事件冲击,融资的投资者会爆仓吗?券商们何时会启动强制平仓?一旦形成坏账该如何处理?
从记者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对于券商来说,双汇复牌后即使6个跌停,也不会有任何损失;但是对高杠杆融资的投资者来说,则有可能亏得血本无归。高杠杆之祸
由于从2010年3月20日就开始停牌,直至当年11月29日才复牌,因此双汇发展其实在融资融券推出之初就当了缺席者。在11月29日复牌后,双汇又连续6个无量涨停,直到12月8日涨停打开之后,双汇才出现第一笔融资交易。此时双汇已经涨至90多元的高位。随后双汇股价一直在80~90元之间作平台整理。不温不火的行情,难以提振融资者的参与热情,每日融资买入金额并不多,但日积月累下数目也不小。截至3月25日,双汇发展尚有融资余额1560万元。3月15日跌停后,双汇股价创下自去年12月8日以来新低,这意味着融资者已经被套,考虑到融资者的平均成本较高,被套的幅度还不低。
对于融资买入双汇的投资者来说,双汇这次复牌后的无量跌停无疑会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可以预见,在双汇复牌后首个甚至数个交易日内,基本没人愿意接盘,而众多重仓的基金会争先恐后卖出,每天早起第一时间挂跌停板,能卖出的可能性都几乎为零。同时,融资者还得付证券公司高额利息——根据记者收集的资料,目前大多数券商融资年利率约为8.6%,而融券年利率约为10.6%。
另一方面,对于融资出去的券商来说,也面临着一个问题:如果客户一直无法卖出双汇,其市值在不断蒸发,那么借出去的钱会不会有无法收回的风险?融资者风险成倍放大
某券商营业部总经理对记者指出,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前,要向证券公司交纳一定的保证金。一般而言,证券公司都对客户信用账户设置了警戒线和平仓线。当客户信用账户维持担保比例低于警戒线时,券商将通知客户追加保证金;而在低于平仓线后,券商将先通知客户在合同约定时间内追加保证金,如果客户没有按约定补足,那么券商将对客户信用账户资产进行强行平仓。
“融资融券还是个新生事物,因此券商在制定规则时,已经考虑了各种风险因素,将自己的风险降到了最低。”这位营业部总经理表示。
他进一步解释道,目前每个券商具体规定不同,但是融资给投资者时,其杠杆比例普遍较低。一般投资者提供100万保证金,券商最多只会借60万出来。极少数有可能按照1:1融资,而这已经是客户特别优质、又和券商关系特别好的情况了。
假设一个客户用现金做保证金,按照1:1的比例向券商融资100万,那么他此时一共有200万元资金头寸可用于融资买入。如果他不幸全部满仓买入双汇,那么双汇复牌后,他很有可能没两天就面临被要求追加保证金的情况;而如果他既不追加保证金,双汇又继续下跌,那么过不了多久他就有可能触及强平线,被强行平仓。
“目前许多券商设置的强平线在120%~130%。这个意思就是,你本来的200万资产中有100万是券商借给你的,而当你的资产下跌到券商本钱的1.2倍~1.3倍、又不追加保证金的时候,券商就会给你强行平仓。拿刚才的双汇来举例,就是你200万的资产只剩了130万的时候,就将面临强平的命运。这时候你应该已经挨了差不多4个跌停了。如果第五天双汇打开跌停,券商以头天价格给你全部平仓以后,先会收回自己的100万本金和利息,剩下的就是你的自有资金,当然,这样一来你本来自己有100万,就只剩了不到30万,等于挨了七八个跌停,放大了自己的风险。而如果双汇一直不打开跌停,那么券商也会一直给你挂跌停板上卖,直到卖出为止。简单的说,就是双汇下跌50%,挨了6个跌停,券商也可以保证拿回自己的本钱,而那时候你的100万就爆仓了。”或将成为首单强制平仓对象
记者随即又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广发证券的一家营业部。该营业部融资融券专员对记者表示,现在广发证券只能按照1:0.5进行融资,也就是说提供100万保证金最多只能融资50万元。 这样算来,券商的风险就小了很多。并且这位融资融券专员向记者解释道,在提供保证金时,可以用现金,也可以用股票、国债等。但是只有现金是100%充抵保证金,其余的证券都会有不同折扣。如深发展的折算率为0.7,意思是你有市值100万的深发展股票,在交融资融券保证金的时候只能算作70万,券商也因此只借给你35万。一些中小板个股折算率更低,100万市值可能只能充抵30万~40万,这样你可融的资金就更少了。因此即使碰到双汇这种情况,目前情况下券商风险也是可控的。
“当然也不能说这个业务对我们来说完全没有一点风险,我们也还没遇到过要给客户强平的情况。极端情况下,如果在我们强平以后,客户资产已经不够偿还我们本金了,那我们就要向客户追偿。如果客户不予偿还,那么我们首先就会冻结他的普通账户,甚至提起法律诉讼。当然这是谁也不希望看到的。”上述融资融券专员这样表示。
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注意到,虽然双汇停牌已经十天,除了3月22日外,每天双汇都出现了几万至数十万元的融资偿还。看来已经有融资者意识到,由于双汇复牌后跌停几乎是确定性事件,现在最为理性的选择就是先将借的钱还给券商,至少可以减少点利息损失。融券5万股抛空双汇做空者成瘦肉精事件大赢家
每日经济新闻
双汇发展遭遇“瘦肉精”事件巨大冲击,未来股价将有巨大跌幅。就在这场空前的危机中,却有人寻觅到难得的发财机遇——融券抛空。
3月15日,双汇停牌前交易的最后一天,有人在融资融券平台上融券卖出5.31万股双汇发展,市值超过400万元。业内人士表示,央视新闻报道是当天早上播出的,股价是在下午开盘后才跌停的,这给融券操作留出了足够的时间,这位投资者是位有心人,利用市场反应滞后抓住了机遇。消费者、上市公司和股东都是“瘦肉精”的输家,融券者则将成为唯一的赢家。
融券者最终能赚多少,将取决于双汇复牌后的跌幅,以及买入平仓的价位。
“瘦肉精”曝光市场“后知后觉”
3月15日,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日。
这天上午,央视按照惯例播出每年一次的“3?15特别节目”。与此同时,双汇的股票交易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一切看上去井水不犯河水,没任何相关。
但当央视播出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所生产的猪肉制品含有“瘦肉精”之后,仿佛一记重拳,砸向了双汇发展股价。
其实,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现在并不属于双汇发展,而是双汇发展正在实施的重大资产重组中的拟注入资产。去年11月底12月初,双汇发展在停牌大半年后恢复交易,连续6个无量涨停后股价接近百元大关。随后一直在80~90元之间高位平台整理。
3月15日,双汇发展九点半开盘后一度翻红,而在央视播出“瘦肉精”事件后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市场似乎并没有马上反应过来。直到接近11点,一些回过神来的投资者们才开始陆续抛出手中股票。午后一点开盘后,双汇终于承受不住越来越凶猛的抛压,毫无悬念地趴在了跌停 面对这场空前的危机,双汇公司方的反应也非常迅速。3月15日晚间,公司宣布停牌,待相关事项核实清楚后复牌。而这一停,就是半个月。融券者敏锐觉察到“钱景”
但就是在这次突发事件中,有人却敏锐地觉察到了难得的“钱景”,迅速地做出了判断并采取了一个事后看来非常明智的选择——融券卖出!
其实,双汇发展虽然是90只融资融券标的之一,但其融资以及融券端的交易之前一直都不活跃;3月14日收盘时融券余量仅有400股。而3月15日,即央视播出“瘦肉精”事件的当天,却突然出现5.31万股的融券卖出和500股的融券偿还。收盘时双汇发展的融券余量为5.3万股,市值约413万元。
“这位或几位融券卖出双汇发展的投资者可谓是相当有眼光!”一位熟悉信用交易的市场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感叹道。
尽管双汇直到现在仍未宣布何时复牌,但是市场基本已经达成共识——复牌后数个跌停无法避免。毋庸置疑的是,抛空这5.3万股双汇的融券者将是这一非常事件唯一的受益者。
“在央视节目播出后,有一段时间双汇股价还稳着没跌,融券者多半就是利用了这一短暂的机会向券商融了券。这需要极其敏锐的投资眼光、对融资融券流程无比的熟悉;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开户的券商有双汇发展的股票可融。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上述市场人士如此指出。融券券商承担跌停损失
事实上,融资融券开闸一年以来,融券交易一直冷冷清清。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目前券商仍然只能用自有证券进行融券。若股价出现下跌,那么券商需要自己承担市值下跌的损失,因此许多券商都不愿融券,或只买少数几只股票作为融券标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不完全统计发现,目前很少有券商将双汇纳入融券股票池,将双汇纳入可融券标的的只发现有国泰君安。
西南证券一位内部人士则对记者表示,由于双汇去年11月复牌后出现大涨,因此公司没有将它作为融券标的。
而上述市场人士也指出,目前尚不能预计双汇复牌后到底会有几个无量跌停,融券者已经在3月15日相对高位借券卖出,至于何时买回来还给券商,那就是融券者自己考虑赚多赚少的问题了。
“其实,如果融券券商在3月15日当天将双汇卖出,而不是拿来融券,肯定是更优选择。毕竟可以预见双汇复牌后将走熊,你赚客户几个点的年利息,却自己来挨几个跌停板,当然是很不划算的。”
上述市场人士继续分析道:“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有可能当时券商没有看到新闻,因此有客户来融券并没有仔细考虑,就把双汇发展融了出去,这样的话券商也太后知后觉了。也有可能是这家券商实力雄厚,看好双汇的长期发展,不在乎这一点短期损失,因此乐意融出去赚点利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融券的客户相当优质,和券商关系也相当好,券商为了维系客户,愿承担双汇发展复牌后的损失。总之,对市场老手来说,做空比做多快乐,因为你啥也没有,你却可以看准了赚钱。而对券商来说,至少在现阶段,融券风险可能大于融资风险。”济源双汇赔经销商货款双汇发展资产注入或生变
“瘦肉精”事件仍在不断发酵,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双汇销售大幅萎缩,济源双汇已向经销商退回了召回产品的货款。以济源双汇的实力,支付完这些货款后,其资产质量将大打折扣。
济源双汇资产质量堪忧
据双汇公开披露,“健美猪”事件被曝光后,截至目前,济源双汇已召回肉制品2000多吨、冷鲜肉70多吨。济源双汇厂内当前被封存的生猪近千头、冷鲜白条肉超过130吨。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济源双汇实地采访发现,该公司大院1/3的面积堆满了肉制品,用巨大的塑料布掩盖着,有一人多高,粗略估计有几千吨。冷鲜肉有一定的保鲜期,而香肠、火腿等肉制品露天堆放,也会变质。离“健美猪”事件报道已经13天了,这些产品到底如何处置?
就此,记者希望采访济源双汇,却被该公司拒绝。之后,记者多次致电双汇发展董秘祈勇耀,电话一直无人接听。济源双汇相关人员表示,这批问题猪肉会按照法定程序处理,但是对方没有给出更具体的说法。
3月21日,济源双汇一位内部员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些肉制品将会集中销毁。昨天(3月28日),据当地一位经销商说,不少肉制品已经处理了,其余的将陆续焚烧。
双汇发展去年的一份资产重组报告书显示,2010年10月31日审计报告中,济源双汇净资产只有2.57亿元。召回的产品中主要是香肠、火腿肠,目前市场价格在15~22元/斤。按去年上半年双汇的综合毛利率9.6%计算,这批召回的产品成本在5400万元左右。扣除这笔款项后,济源双汇的净资产减缩至2亿元左右,与当初的注册资本相当。双汇冷鲜肉销量萎缩
“猪肉销售受到很大冲击,减少为原来的四分之一。”昨日,双汇冷鲜肉济源销售总代理郭玉婷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郭玉婷介绍,她负责双汇济源地区的总代理,旗下有59家冷鲜肉超市,一年大约销售700吨~800吨济源双汇的冷鲜肉。
“3月15日那天,猪肉就突然卖不动了。”郭玉婷回忆,3月20日左右,她将库存的4吨多冷鲜肉退给济源双汇,后来陆续又有超市退货。“济源双汇直接将7.9万元退回我的银行账号,还有一部分退款,暂时还没查到。”
“现在猪肉市场很冷清。”郭玉婷忧心忡忡地说,以前一天可以卖4吨鲜肉,现在只能卖1吨。
郭玉婷透露,在本地,济源双汇有六七家直营超市,她是总代理,覆盖了济源双汇冷鲜肉本地销售的绝大部分。“济源双汇的冷鲜肉,还销售至温县等附近几个县市,猪肉销售也受到很大冲击,销售额也都大幅下降。”
据报道,刚刚过去的一周,河北石家庄双汇冷鲜肉日销售量下降约五成,沈阳的双汇冷鲜肉销售商正在经历最难熬的日子,不少店铺日销量最多减少了80%。
而双汇重庆一位姓王的代理商称,虽然双汇肉没有问题,但是肉制品还是要退回,堆积在仓库里,价值二三十万元,已经向双汇提出退货,厂方还没有回应。挣扎的双汇
3月25日,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接受媒体采访公开表示,从3月15日起到3月25日,“瘦肉精”事件影响销售额十多亿元。
万隆表示,为了堵住饲喂有“瘦肉精”的生猪流入生产加工企业、产品流向市场,双汇执行了生猪屠宰在线逐头检验、100%全检的办法,不惜成本、不惜代价,保障肉品安全。全年预计增加“瘦肉精”检测费用3亿多元。
据双汇的上市公司双汇发展(000895,SZ)2009年年报显示,当年的利润为9.1亿元左右。位于漩涡中心的济源双汇有限公司,是双汇发展正在实施的重大资产重组中的拟注入资产,占整体拟注入资产估价的7%。有分析认为,事件发生后,可能会影响双汇正在谋划的重组进程。
也有人猜测,处在重组阶段的双汇集团有可能“壮士断腕”,重组济源双汇,以便不使整个双汇集团受到拖累。相关新闻
多部委联手杜绝“瘦肉精”进入食品产业链
针对河南“瘦肉精”案件暴露出的问题,昨日(3月28日),农业部表示,将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信部、公安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食药局等部门,启动为期一年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
江苏、河南两地“健美猪”事件被曝光后,上述部委已经开始分头对所辖范围进行排查和整治。鉴于“瘦肉精”严重危害老百姓的食品安全,这次将遭到多部委联合打击。
“这次河南发生的事件,暴露了监管失职现象比较严重,但也不能因为一个事件就否定现行食品监管制度的有效性。”谈及“瘦肉精”事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专栏)这样表态。
上述多个部委表示,坚决杜绝“瘦肉精”进入食品产业链。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将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的犯罪行为,全程强化“瘦肉精”源头管理、生猪养殖、生猪收购贩运、生猪屠宰、肉品加工、肉品消费餐饮、肉品进出口等环节的监管。
昨日,商务部召开专门会议指出,近期媒体曝光的河南济源双汇和南京兴旺屠宰场收购屠宰含“瘦肉精”生猪案件,暴露出部分定点屠宰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个别经营者法律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为生猪屠宰行业管理和生猪屠宰活动监督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
专门针对“瘦肉精”问题,商务部上述会议要求,要加强对所有定点屠宰企业的现场监督,尤其要督促企业担负起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把生猪进场关、品质检验关和肉品出场关,做好“瘦肉精”按比例抽检工作;不得收购、屠宰生猪产地检疫合格证、运输工具消毒证、非疫区证明等证件不齐全或缺损的生猪;严格记录生猪来源和生猪产品去向,严禁出厂未经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的生猪产品。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此前也发出《关于切实加强猪肉市场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
《紧急通知》要求,突出重点,对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商场、超市、肉食店等进行拉网式排查。
《紧急通知》还强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猪肉市场准入管理制度,无检验检疫证明、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猪肉一律不得进入市场销售。
按照这次专项整治行动的规划,多部门计划建立健全“瘦肉精”监管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经营单位为第一责任人、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
此外,几部委还将制定活畜养殖、收购贩运、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管办法,并落实饲料购销台账、生猪养殖档案记录、生猪收购贩运信息记录、屠宰企业自检、肉品流通查验记录等制度。双汇发展延期1个月公布年报日后事项或调整
自3月16日停牌后,双汇发展至今仍未正式对二级市场发布相关事情的进展公告,复牌也还没有时间表。
昨日(3月28日),双汇发展悄然修改了年报披露的预约时间,原本定于3月31日发布年报,现延迟1个月至4月29日才披露。业内人士称,“瘦肉精”事件尽管发生在2011年,但事发时双汇发展还未披露2010年年报,属于日后事项,公司肯定要对年报内容作一些调整,甚至有可能是利润的调整。
延期1个月公布年报
昨日,深交所网站消息显示,双汇发展将年报披露时间延后至4月29日发布。《每日经济新闻》发现,修改年报发布日期的上市公司并不罕见,但像双汇发展这样延期1个月还是个别现象。
“年报披露延后,或许跟‘瘦肉精’事件有关。”某券商研究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但对于具体的原因,该研究员表示不太清楚。昨日下午,某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韩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财年结束之后,财报披露之前,若公司发生重大事项,则需要在年报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给予说明。“‘瘦肉精’事件让双汇产品的销售受到负面影响,它虽然发生在2010年会计年度之后,但却是在双汇发展公布年报之前,所以应当会记入年报的日后事项中。”产品召回或影响2010年营收
事实上,若“瘦肉精”事件导致公司2010年财务数据变化,双汇发展还需要进行会计科目的数据调整,说不定还将引起公司利润的变化。
《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3月17日,双汇集团发表声明称:要求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收回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处理。而召回的产品并没有购买时间的限制,只要是济源双汇生产的产品都可以退货。虽然济源双汇是双汇集团100%控股公司,与上市公司双汇发展属于同一控股股东,但根据双汇发展2010年11月发布的关联交易公告,公司预计2010年向济源双汇采购鲜冻肉及肉制品总额为16.5亿元,很显然,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韩先生分析称,本次召回的产品中,若涉及到双汇发展2010年销售的产品,那么公司则要在即将发布的年报中冲回部分“主营收入”,由此可能导致利润下降;若是2010年销售而尚未收款的产品,那么则需要调整“应收账款”科目。双汇被曝要求瘦肉率高达70%猪农被迫用药
据广州日报报道,消息人士称双汇要求瘦肉率必须达70%而一般的猪瘦肉率是30-40%
日前,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约见部分“核心媒体”,并提到“瘦肉精事件是上游产业链中养殖环节出现的问题,济源双汇的猪源是在流通环节因为把关不严流入企业”。
猪农会被提瘦肉率要求?
昨日,一家大型肉企联系人对万隆的言论表示不满。“双汇是按照猪的瘦肉率来收肉的,它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这名人士引述其在双汇惠州工厂的经历称,猪农面对了双汇瘦肉率的要求,合同约定不到70%的瘦肉率将不收肉,而一般的猪瘦肉率是30%~40%。
其指出,肉企完全应该对瘦肉精风险加以控制,“以我们为例,猪种由我们提供,每一栏都要抽检(约10头抽检1头),并明确规定如果喂养瘦肉精就不收猪。”这名人士说,猪农是现实的,“是符合肉企收猪要求他们才会去养的。”
双汇最近3年的年报用了很多笔墨追求高速增长。例如,双汇计划2008年年产高低温肉制品90万吨,屠宰生猪500万头,实现营业收入较2007年增长2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07年,国内生猪疫情频繁发生、饲料粮价格不断上涨、生猪养殖成本逐步攀升。
员工奖励计划成疑
双汇的增长将在未来3年为高层带来高额奖励。双汇国际的股东会以一家“运昌公司”持有的双汇国际6%的股份对双汇管理团队实施奖励,有券商指出,这6%的股权价值为9.97亿元,在2011年~2013年对完成重组后的上市公司每年激励费用计提高达约2亿元。
但是,随着“瘦肉精”事件的曝光,这项奖励计划能否达成已成疑问。按照万隆的说法,双汇市值蒸发103亿元,影响销售10多亿元,销售额每天损失超1亿元。
双方论战的主要观点
双汇
瘦肉精事件是上游产业链中养殖环节出现的问题,济源双汇的猪源是在流通环节因为把关不严流入企业。
本地业界
如果不是企业有需求,猪农并不会喂养瘦肉精。而随着猪肉价格近年大幅波动,猪农还替肉企承受了价格波动风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