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1:学校布局调整
各县市区应坚持方便学生就学的原则,按照“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避免资源浪费”的原则,以及满足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要求,合理规划调整学校布局。
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各县市区将按照“办学条件标准”规定的适宜规模进行学校建设和布局。对于原有超大规模、大班额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生源分流,加强控制和引导,使其办学规模和班额逐步符合“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2:学校场地
学校建设用地由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用地和科技活动用地等组成。学校的建设用地,应根据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按照节约和集约用地以及资源共享的原则合理进行规划配置。
学校场地标准化建设应以体育运动场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着力解决学校无田径场或场地过小、篮排球及乒乓球场地不足等问题,建设面积达标、数量足够、符合标准的各类体育运动场地。
关键词3:校舍条件
在保证校舍安全的前提下,以教学用房和学生生活用房建设为重点,与校舍安全工程、省“两热一暖一改”工程及市“一暖三改”工程等相结合。
学校用房标准化建设要着力解决大班额及功能教室严重不足的问题。普通教室数量应按照学校规模和标准班额确定,功能教室数量、种类按照“办学条件标准化”规定进行设置。学生生活用房标准化建设要满足寄宿生住宿和就餐的基本需求,解决宿舍拥挤、条件简陋无餐厅等问题。
关键词4:教育教学装备
按照《中小学实验室规程》,开展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创建工作,将以实验教育仪器配备、图书资料配备、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探究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体育卫生与艺术设备等建设为重点,与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同步实施,提高教育教学装备水平。
同时,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做好实验室教师培训,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做好仪器上架管理,开展实验教学理论研究和实验教学优质课评选等工作,促进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5:师资配置与建设
按照相关规定和方案,为学校配备合格专任教师、实验人员、管理及工勤人员。配备的教职工要结构合理,切实满足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
加强和完善中小学编制、人员管理。按照总量控制、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合理调整和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对农村偏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执行县镇标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根据班额、生源等情况,统一分配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有关规定合理调配教师资源,保证基层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力量配备。(姬生辉 马辉 李岩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