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洛杉矶先驱报》6日称,溢油事故实际上发生在6月上旬,但负责油田开采的中海油和康菲都没有向外界及时发布任何消息。6月21日,网上出现网民爆料,但随后消息就被删除。
日本《产经新闻》6日以“中国海上油田原油流出,隐瞒体制被集中指责”为题称,不仅有污染扩大的担忧,当局、企业一直在隐瞒事故的态度,必然招致并升级国民的不信任感。
韩国YTN电视台6日认为,中方在事故后没有向韩国通报任何情况,因此现在还无法判断对韩国海域的影响。报道还引用中国一名网民的话称:“这起事故的规模有可能和去年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故一样严重。”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6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中海油在这次溢油事件中不应承担责任的说法是有问题的。如果从雇主和作业方之间的协议角度来看,中海油作为雇主确实有可能在双方签署协议时,将一旦发生作业事故,责任都由作业方来承担写进协议。
但韩晓平认为,将这一事故和美国之前发生的泄漏事故相比是不合适的,两者性质不同。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是自喷井发生爆炸所致,渤海湾这次溢油事故则是由于作业方为增加压力将水压进油田内部,结果导致溢油。从实际造成的水体污染程度来看,这次溢油事故的污染比较有限。但由于渤海是半封闭性海域,海水交换程度较低,因此发生的污染事故对于水体和海产养殖方面的影响还要继续观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