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日,找到活的打零工者上了雇主的车,准备起程去工地。

18日,还没找到当天工作的打零工者焦急地等待着。
打一天的工,当天结算工钱,第二天再找一份新的工作,按天计酬,这是聚集在崂山区中韩一带的很多农民工的生存现状,而这里也被称为岛城最大的马路零工市场。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劳资纠纷使他们选择了按天计酬这种“最保险”的打工方式,而中韩一带相对较低的消费和较高的收入吸引着这些打零工者。这些人在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对此,有关部门表示曾多次清理过,但成效甚微。7月16日到19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众多打零工者向记者吐露了他们不为人知的辛酸。
清晨5时许就堵车
7月18日早上5时许,天刚亮不久,还下着雨,记者来到崂山区株洲路与海尔路交会处,看到在约800米长的道路两侧站着密密麻麻的人,虽然还没有到上班高峰期,但株洲路已开始堵车。
“需要打工的吗?”这些人仔细地观察着经过的每一辆车 ,一旦发现要招工的车停下,他们就冲上去了。记者了解到,这些人都是从外地来青岛的打零工者,他们干一天的活,结一天的账,拿一天的钱,越来越多的人聚集起来,最终自发形成了岛城最大的马路零工市场。不少打零工者告诉记者,当天下雨来的人少,平日里不下数千人。
按天计酬挣饭吃
记者采访了解到,中韩一带属于城乡接合部,这里有大量老旧的板房和瓦房。一个月100元就可以租到一间房子,一天15元就可以吃得很好,消费相对较低,但是工钱却挺高,今年的行情是搬运工一般每天能挣80元到120元,有些技术工人,每天能挣200元到240元。
“从2005年开始,陆陆续续有一些打工者在这里找工作,随着人数不断增加,这里自发地形成了一个马路零工市场。”附近的居民张大爷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这些打零工者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中有机修工、泥瓦匠,但绝大多数都是没有什么专业技术的普通农民工,能干的活也只是装卸、搬运等粗重活。
“我们也知道有正规的劳务市场,但是那里多是打‘长期合同工’的 ,不适合我们。”在这里蹲了两年的打工者王汉勤告诉记者,在这里找工作的人,跟“外面”打工的不一样,他们都是“短期工”,干一天活结一天账,也不跟人家签合同。“实话实说,我们很多人都是吃够了欠钱的苦,所以干一天的活拿一天的钱,这样的方式挺好、省心!”
有利有弊难管理
打零工者都住在附近,周围的本地居民告诉记者,这些农民工租他们的房子住,很多本地人充分利用资源,开超市、旅馆、饭店、网吧等,增加了不少收入。但他们表示,现在也混进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人,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农民工,会自然地抱团,“打架是常有的事,但不会很严重”。
记者联系了崂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核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该局曾联合城管等部门清理过,但各部门也只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进行管理,由于没有针对这种自发形成的零工市场的明文规定,管理起来难度很大。
给老乡干了一年,没拿到一分钱
阿华,22岁,枣庄人
打工多次被欠工钱
记者在一片树荫下面注意到一对母子。据了解,这对母子来自枣庄,儿子叫阿华(化名),今年22岁。阿华说父亲在他7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而自己初一就辍学离开了校园。2004年的时候,阿华在当地一个面粉厂里当搬运工,他和几个工友每天要把十几吨的面粉装上车 ,就这样干了半年,却只拿到了两个月的工钱,他开始想自己做点小生意。
2005年,阿华开始在街上摆摊,经营外贸的衣服和鞋子,但经常遇到城管执法被没收。“每天提心吊胆,还要算来算去,今天赚了明天赔了,真不如打工赚钱来得痛快,更不用操那么多心。”
2006年,阿华跟朋友到广州一个水果行里当装卸工,老板是本村人,阿华本想靠着老乡这层关系多赚点钱,至少不用担心讨不到工资,可干了12个月,同村的这个老板竟然一分钱都没有给他,“人家到广州很多年了,已经有钱有势,我人生地不熟的,真没什么办法。”
2007年开始,阿华跟母亲来到青岛,开始了打零工的生活。“当时这个地方已经有些人,但没有现在这么多,打工还是按天计酬最保险,就算是老板不给钱,也最多是欠一天的工钱,干了这么些年,现在看来打零工是我唯一的出路”。
娶媳妇只是梦想
阿华告诉记者,他没有什么长远的计划,只好先这样干着再说。“小时候梦想赚大钱,现在什么都不敢想了,想了也是白想”。记者发现这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已经开始变得麻木。像阿华一样,这些打工者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被欠了太多次的工钱,受了太多的欺负。
阿华的母亲姓孙,今年50岁,但是头发已经几乎全白了,她平日里都是找些家政类的活,而儿子的婚事是她心里的头等大事。“我们这些打零工的没有他这个年龄的姑娘,在海尔打工的娃们有些真不错,可惜人家看不上我儿子。我现在要什么没什么,来打工的农村姑娘都想攀高枝呢,人家城里的姑娘就更不用想了。”跟阿华一样,前来打工的年轻人中单身汉占了绝大多数,这些20多岁的小伙子们几乎都没有谈过恋爱。
为200块钱,一丝不挂当了回模特
老谢,49岁,济宁人
一大家子等着养活
老谢(化名)今年49岁,来自济宁,有点泥瓦匠的技术,家里老婆种着地,女儿上高中了。自2008年到现在,他每天在这里找活。像老谢这种带技术的叫大工,在工地上拿的钱较多,大概每天200元左右。但并不是每天都有活干,有时候好多天都找不着合适的活,就只能吃老本,孩子的学费、自己的房租、老父母的医药费,一大家子人的开支几乎全部都由老谢打零工挣钱来承担。
打工生活除了辛苦,还偶尔会遇到意外。2009年冬天,有一天晚上他乘坐黑摩的回家,刚下摩托车 ,就碰到几个流里流气的小青年拿着刀抢劫,他辛苦干了一天的工钱就全都给他们了。
怕麻烦,放弃400元工钱
老谢告诉记者,2009年7月份的时候,连续一个星期 ,他每天都为同一个老板干活,在一栋刚建成的别墅里砌非承重墙,前几天老板都利索地结账了,最后两天老板说手头有点紧,先缓一缓,后来就不给钱不认账了。老谢想通过相关部门协调讨回些工钱,但是需要很多手续,他觉得过程太麻烦,为了讨这400元还得再花钱,又耽搁时间,想想就算了,最后只好不了了之。老谢说,有的老板上车之前说好了干多少活,可到了之后干了半天发现工作量明显多了,让老板加钱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已经干了一半了,要想再换一个活,那前半天就白干了,只好忍一忍把活干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