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特纳姆的愤怒缘何而来?
一个名叫马克-达根的29岁黑人男子乘坐一辆出租车在托特纳姆区街头遭警方拦截。警方事后称,当时双方发生了枪战,达根朝警方射击,警方在还击时将达根当场击毙。英国示威事件十分常见,但是这次却有其特殊性,事件发生地位于首都伦敦的“城乡结合部”,因贫穷等因素长期积累的民间情绪借此次枪击案一股脑爆发出来。[你是否经历过英国人罢工?]
|
托特纳姆的世界性问题:被繁荣遗忘的人们
托特纳姆的问题也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即便是在英国这样的老牌发达国家,在大城市周边也总能找到这样的“被遗忘的角落”,生活着这样一群“被遗忘的人群”,他们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可能在政府关照下日子过得尚可,但当危机来袭,丁点政策上的短缺,就会这些人群陷入绝境。而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有时候,他们甚至从没有进入过当权者的眼睛。 [网友讲述:我也生活在“城乡结合部”]
“暴力街区”:被遗忘的城市部落
“巴黎,2010年,一堵墙把落后地区与其他地区隔离开来,那里没有法律,没有制度,并且被黑社会集团所控制,他们胆大包天,无恶不作。政府为了切除毒瘤,竟不惜用炸弹将这个地区的人们,无论是善是恶,统统送上西天。”这是电影《暴力街区》的剧情,虽然有点夸张,但在现实中,在印度、墨西哥,甚至在美国,很多国家都能找到类似的地区。似乎世界抛弃了这些城市的人,而这个城市的人也抛弃了世界,自愿被隔离起来。
为繁荣牺牲却难享繁荣的人们
他们在城市中做的是最差最累的工作,是支撑起整个城市的中坚力量,但他们拿的却是很低的工作,住在城市中条件最差的郊区,缺少必要政府服务。这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底层百姓面临的局面,他们默默无闻地为整个国家的经济繁荣做出贡献,所得的劳动成果却被他人攫取,他们的享受的社会福利,更像是当权者对他们的一种施舍,而即便是这样的福利,在国家面临经济困境的时刻,也很可能被剥夺。
年轻人:和平时期的建设者or隐匿的不稳定力量
年轻人,这本是个迸发着活力的字眼,日益老年化的世界,愈发感觉到这个人群的重要性。社会天然应被分为上层和下层,这为整个国家在拼搏中前进提供了前提,但是如果只有上下层的划分,而缺少由下至上的上升通道,则底层的群体,尤其是年轻人则可能由最有推动力的建设者,变身为最不稳定的破坏性力量。[穷孩子没春天?]
![]() |
丢失的希望:穷孩子没有春天
“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在中国,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三十年来,国家的转型在继续,但底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却在逐渐陷入停顿。“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遥想上世纪80~90年代中期,高考升学率低,但仍旧让寒门子弟心怀憧憬。彼时,中国正值社会结构松动,社会阶层流动活跃,底层成为这一阶段社会变革中的受益者。寒门英杰辈出,是那个时代最温暖人心的变迁。教育曾经下层人们改变命运的法宝,而今这条通道越来越窄,甚至在高考前就已关上,失望的年轻人无奈在满是灰尘的工地上挥霍着青春。 |
![]() |
情绪长期被压抑后的“火山喷发”
去年12月,一名突尼斯大学生小贩因被城管逼上绝路,由此引发了整个中东地区的示威游行浪潮,而在这些示威中扮演主角的就是年轻人,突尼斯总统被迫逃亡;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被赶下台,现在正在接受审判;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的最后堡垒的黎波里可能很快面临兵临城下的局面;叙利亚总统阿萨德面临持续数月之久的示威浪潮,宣布结束一党专政,实行多党制……,这波示威浪潮为何如此汹涌?中东地区有强人专权的传统,底层社会生活困苦,而负面情绪长期遭到压制,平时看似和平的中东地区,一旦民众情绪被点燃,就犹如火山喷发,很难抑制。 |
![]() |
【编后语】还记得美国卖柠檬水女孩吗?她因无照摆摊被城管驱逐的故事上升为公共事件,甚至引发了被称为“柠檬水革命”的游行,为何一桩小事引发如此轰动?因为这损害了美国一个最重要的立国精神,那就是“美国梦”,就是通过奋斗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梦想。他让每个人都能看到,只要努力奋斗,都有成功的希望。美国人对“美国梦”的秉持让人感动,一个国家能给百姓的东西也许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给每个人希望,因为有了希望,一切也就成了可能。[网友:我们也需要“美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