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兖邹曲嘉都市区作为全省重点发展的五大城镇组群之一,将成为鲁南地区的综合增长极。围绕对接主城区、融入都市圈,嘉祥县精心筹划,优化布局,全力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积极承接辐射,形成一体化格局。太白楼路东西延线的贯通,开启了济嘉同城化的新节点,嘉祥与济宁主城区的距离日益缩短。目前,在陆路方面,有日东高速、省道338线、国道327线、呈祥大道、机场路与南二环、铁路等并行相通;水运方面,铁水联运码头即将运营,洙水河航道的升级改造,加上位于嘉祥的济宁机场民用航班,使嘉祥通过水陆空“立体化”、“网格化”交通条件,与济宁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区位优势更加显现,
合理布局空间,增强发展实力。随着太白楼路西延贯通,呈祥大道成为连接济宁城区的主要通道。沿路不适于布局工业项目,现有的产业平台难以承接大项目和产业集群。为此,嘉祥重新定位发展空间布局:工业园区北上、大宗物流南下、城市新区东进、旅游产业西拓,形成新型工业、大宗物流业、房地产业、旅游业新的发展板块。工业园北上是指沿338线和338线以北布局工业园区,开启几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区,拉大工业发展空间,为城市避让空间。城市东进是嘉祥多年来城市发展的基本取向。嘉祥把祥城新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引擎和对接主城区、融入都市圈的示范板块,按照“山水休闲特色、生态宜居家园”定位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其中祥城新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年内实施11个亿元以上项目。在距济宁较近或生态环境较好的区域,实施生态园林式星级酒店或商务会馆项目、独栋定制式企业总部基地项目、餐饮娱乐健身休闲综合体项目、面向济宁城区购房需求的生态低密度房地产项目、高品质养老养生项目、农业观光体验项目、有机农副产品种养基地项目等,形成直接对接和服务济宁城区的新片区。物流南下是以铁水联运码头为枢纽,通过大运河实现煤炭等南进和南货北上,使嘉祥发展为大宗物流集散地,进而发展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形成有规模效益的物流板块。在旅游业方面,启动青山景区,规划卧龙山景区,提升武氏祠、曾庙等景点,发展旅游产业。
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嘉祥县放远眼光,围绕新兴产业,做大高新区和经济开发区等发展平台,打破县域概念,摒弃县域区划束缚,吸纳发展的动力越来越强。对煤炭、手套纺织、石材建材等产业,按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集中培育、重点招商、专案招商、产业链招商。同时,围绕光伏电子、装备制造两大领域进行招商,在产业上“对接”。进一步天地宽,5年来,济宁17家机械制造企业西迁嘉祥,已投产12家,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1亿元;光伏碳素产业企业达到11家,石英坩埚产能占全国的60%。“十二五”期间这两大支柱将形成“双百亿”产业集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