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容是一个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城市的脸面工程。作为济宁市中心城区,市中区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从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脸面”工作入手,坚持多措并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中心区。
强化市容环境整治
入夏开始,洸河绿地小商小贩占道经营现象十分严重,不仅影响了附近居民生活,也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安全隐患。市中区综合执法分局了解情况后,联合交警等部门对绿地环境进行了清理。为防止整治反弹,他们又分早、中、晚三个时间段配置了执法力量,采取定人、定时、定点、定车辆盯守,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进行不间断的监管查处,经过整治,喧闹的洸河绿地又恢复往日的宁静。
针对城区部分地段环境脏乱差的情况,该区对店外经营、流动摊贩、广告牌匾、施工工地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古槐路、红星路、太白路、环城西路、共青团路等主干道市容秩序进行了治理。近期,市中区多部门联合先后对自发形成、严重影响周边环境秩序的越河北街坝口占道经营鱼市进行了规范整治,对粉莲街西首多处违法建设的门面进行了拆除,腾出空间实施了820平方米的绿地景观改造,从根本上清除了长期影响市容环境的顽疾。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市中区累计治理占道经营4500余处、店外经营1000余处,清理乱贴乱画6200余处1.05万余平方米,拆除违法建设、乱搭乱建960余处3.3万余平方米,整治“五小店面”1000余户,清除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牌匾1980余块。
突出农贸市场整治
“秦庄农贸市场是一月一个大变化。”提着水果刚从秦庄农贸市场走出来的陈先生说。如今,经过全面整治,秦庄农贸市场面貌一新,变得整洁、宽敞、明亮,市场内消防、照明设施也一应俱全。
像秦庄农贸市场一样发生大变脸的农贸市场还有13处。今年六月起,市中区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城区农贸市场环境秩序专项集中整治活动,对辖区农贸市场内部的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经营秩序、基础设施及周边的环境秩序、绿化进行了集中整治和提升。通过健全农贸市场环境秩序长效管理机制,科学编制农贸市场建设改造规划,合理规划和布局常设市场、钟点市场等措施,真正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管理规范、卫生整洁、繁荣兴旺、秩序井然的良好市场环境,达到“让市民群众吃得安全、让社会各界看着满意”的基本要求,为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争创国家园林城市、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
全面升级城市管理
梁女士是粉莲街社区居民,早晨8点,到单位上班时她发现家门口的井篦子被载重车辆压坏了,梁女士走到办公室查到中区城管委市政设施投诉举报的热线进行了申报。中午12点,梁女士下班回家时,发现新的井篦子已经更换完毕。这让梁女士大为惊叹:“以前打几遍电话没人管没人问的事,想不到这么快就搞定了!”
市政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市中区先后对辖区12条主干道和195条小街巷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摸底排查,建立档案,推行划片管理、责任到人。为加强市政设施日常管理,该区市政管理部门从井盖的更换到路灯设施的维修,从下水井口的清淤到街道破损沥青路面、人行道板的整修,一件件梳理,一项项抓落实,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举报和巡查处理机制,确保发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为着力提升城乡环卫保洁水平,市中区将城区主次干道和小街巷划分成16个和32个单元网格,建立网格化保洁责任体系。在居民小区内推行社区两委、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四位一体的环卫管理模式;持续增加了机械清扫车、洒水车、高压清洗车等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城区主次干道机械清扫率,真正使城区卫生更清洁、环境更宜人。X7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