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篇 发展现代农业不松劲
【关键字】:特色品牌、7万人
在刚刚到来的2010年里,我市继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创新“三农”工作思路,深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特色品牌为主导,规划建设畜牧、渔湖产品标准化养殖基地。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兴办设施农业、城郊型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各类特色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与大中城市专业市场、连锁超市建立紧密的营销关系。
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上,我市将建立健全农民技能培训体系,扶持农村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发挥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聚集作用,引导农民群众进入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年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
人才篇 人尽其才环境更优越
【关键字】:“四个建设”
我市今年将在更高层次上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突出抓好创新平台建设、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环境建设的“四个建设”,倡树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为人尽其才营造更加优越的环境。
我市今年将启动实施“四个一百”工程,引入更多大院大所,提升自身装备水平和研发能力,加强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济宁数控技术研发中心,引导重点园区扩充专业孵化器面积,配套建设中试基地;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00项,专利申请量增长10%,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启动“511”海外人才引进计划和国内人才集聚“百千万”工程,千方百计招引高端急需人才;今年市财政科技人才投入1亿元。督促各类企业足额提取科技开发经费。
节能篇 锁住蓝天白云好天气
【关键字】:50项、60万平方米、27%
我市在今年还是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严格执行政策法规,严密落实监管举措,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确保如期完成“十一五”约束性目标,从强化源头管控、发展循环经济、严格监管执法、抓好生态建设四个方面入手。
从源头上,我市将分解落实6个重点行业、100家重点企业及省级园区年度控制目标,突出抓好32个重点工业污染点源深度治理项目,重点推广50项节能减排新技术;在监管举措上,在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选择部分企业和单位,先期启动低碳经济试点。大力推广应用LED新光源、电动汽车等先导产品,加速太阳能和建筑节能一体化,年内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在监管执法上,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考核体系,严格实行一票否决。
在抓好生态建设上,着眼争创 “国家生态示范城市”,完成8个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新增人工湿地1.5万亩。多措并举治理采煤塌陷地1万亩。年内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7%。
民生篇 钱袋子大向民生敞开
【关键字】:85%、36万平方米、10万人
我市在今年将践行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的执政理念,认真兑现落实上级新出台的各项民生政策,集中财力物力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民群众期盼的系列民生项目,如期完成今年为民所办10件实事,让城乡群众分享更多发展成果。
我市在今年将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深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围绕重点人群统筹做好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增长机制,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等领域扩大就业容量,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政府购买岗位援助困难弱势群体就业,继续落实助企稳岗政策稳定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编制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三年规划,用好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年内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6万平方米,新增廉租住房7.8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1.5万户。
“软实力”的强大能带给人民群众更多实在的利益,我市将立足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突出抓好中心城区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合理调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年内开工一批重点项目。促进济宁学院完善装备设施、优化专业设置,支持驻济高校突出内涵发展、建设优势学科,争取济宁医学院新校区和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实现秋季招生,年内普通高校在校生力争突破10万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