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学家专攻混血贝把美味留在餐桌
青岛科学家专攻混血贝把美味留在餐桌
青岛科学家专攻混血贝把美味留在餐桌
青岛科学家专攻混血贝把美味留在餐桌
青岛科学家专攻混血贝把美味留在餐桌
青岛科学家专攻混血贝把美味留在餐桌
记者近日从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了解到,由该所引进的朝鲜扇贝与本地栉孔扇贝杂交培育的新品种扇贝获得成功,并有望推向市场。
尽管尚未正式命名,这是青岛海洋科学家培育出的又一个跨国杂交的扇贝新种。专家告诉记者,随着引种扇贝因近亲繁殖原因发生种质退化,“混血扇贝”将成为取代品种,走进养殖主产区,走上市民的餐桌。扇贝种质退化日益严重 岛城科学家专攻“混血贝”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研究员李成林告诉记者,朝鲜扇贝与本地栉孔扇贝杂交品种具有出柱率高、生长期快等特点。比普通品种个头大,抗病害力强,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这个项目主要是为解决目前日益突出的扇贝种质退化问题。
李成林说,1997年起,由于海洋环境恶化、扇贝近亲繁育及长期人工育苗等原因,导致种质严重退化,我国北方沿海养殖的栉孔扇贝和引进的虾夷扇贝大面积死亡,养殖效益大幅下滑。2007年海湾扇贝亲贝死亡率高达约70%。2006年8月25日,从在烟台举行的中俄海洋技术论坛上获悉,中俄两国科学家签订了合作意向,准备联手以远亲杂交的方式对出现种质退化现象的扇贝、海参等物种进行种质复壮与遗传改良。
2009年由青岛农大王春德博士主持,青岛市渔业技术推广站、青岛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共同承担的“紫扇贝引进和种质资源利用”项目通过验收,这个项目用紫扇贝与海湾扇贝进行种间杂交以对海湾扇贝进行种质改良,培养出一种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广的新品种。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开始试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