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了部署,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是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为促进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本报自今天起刊发系列评论员文章。
□ 本报评论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打造山东文化发展新优势,在文化强省建设上迈出新的更大步伐,切实担负起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责任。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实践充分表明,文化自觉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正是有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我们党才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走上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期,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是事关我国当代和未来文化发展的重大命题。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新的形势,鲜明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担负起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责任,就要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让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担负起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责任,就要在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不断把文化强省建设推向前进。建设文化强省,是我省因应时代要求、顺应群众期待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山东文化改革发展氛围日益浓厚,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我们不仅收获了一大批活力四射的文化企业,文化产业进入了全国“千亿级行列”,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显著提高,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是文化资源大省,但还不是文化强省,与中央要求和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重经济轻文化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对改革还存在观望等待、畏难发愁、消极应付、得过且过的思想情绪,工作进展还不够平衡,文化产业还没有成为支柱产业,等等。全会确立的目标、谋划的战略、提出的举措,为我们攻克发展难关、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途径。我们要咬住文化强省建设目标不放松,对认准的事情一抓到底,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努力将文化资源潜力转化为文化发展新优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有新的更大作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个不懈努力、深化实践、创新创造的过程。让我们高扬社会主义文化理想,高举社会主义文化旗帜,满怀信心地在新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迎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春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