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络问政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它让“草根”声音直达党委、政府,在公权与公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桥梁。近年来,聊城市东昌府、高唐、临清等县市区,用“网络问政”求解执政难题,对于各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诸多借鉴。
□本报记者 宋庆祥
本报通讯员 孟昭福 孟庆剑
“没想到群众参政议政的意识那么强,没想到群众的点子那么多,没想到民意征集的效果那么好,使上学难、致富难、新居建设难等问题有效缓解。”一提起“网络问政”的话题,聊城市东昌府区区委书记李小平,一连说出三个“没想到”。
名校带弱校,我支持!
——教育资源均衡化,赢来一片喝彩声
9月27日,湖西街道岳庄村李念和的儿子放学归来,蹦蹦跳跳,比比划划,直夸老师教得好。李念和高兴得落下泪来。
李念和的儿子今年上小学,按照划片范围,应该到湖西中心小学就读,可他总觉得学校从硬件到师资都没有实验小学好,做梦都想让孩子到实验小学上学。
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区里的的领导。实验小学是全市的名校,年年“生”满为患,而一些教学力量薄弱的小学却招不够生。怎么办?有关部门将这个难题贴在政府网“民意征集”栏里,几天功夫收集到了数百条建议,经归纳研究,教育部门决定优化组合教育资源,将现有薄弱学校交给名校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师资,新增一年级15个教学班,其中包括湖西中心小学的4个班。
“看到这个决定时,心里那个高兴啊!这是件大好事,我支持!我顶!”到现在李念和还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的留言。
“群众的建议,解决了城区小学大班额、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保障了适龄儿童全部就近入学,并将班额控制在60人以下的目标。”教育部门的同志说。
千户农民足不出屋学技术
——“网络诊室”把脉开药解疑难
9月23日上午,区科技视频室,科技特派员邵富贵传资料、答问题,忙得脸上淌汗。
“邵老师,您看我种的西红柿最近青果变白的时候,果子从尖顶向内里烂,这是啥毛病啊?”沙镇大张村农户李秀华,在网上呼叫邵富贵,咨询西红柿的病害原因。邵富贵在视频里仔细看了几遍,诊断为溃疡病,开出酪酸铜600倍液或链霉素500万单位或氢氧化铜800-1000倍液喷雾的“药方”。
2008年,东昌府区根据网上调查收集的民众信息,建起全国第一家科技特派员科技视频系统,农民不出村、专家不出城就实现了专家与农民的面对面交流,在最短时间内把科技和实用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目前,东昌府区科技视频系统已开通1158户,覆盖聊城8个县市区及周边县市,接受咨询2.5万人次,为老百姓解决技术难题5690个。据有关部门统计,视频户去年人均纯收入比其他户高出30%以上。
只交1万定金就住进楼房
——三招打开农村新居建设“瓶颈”
“我这是110平方米的房子,三室朝阳。设计得很好,可是当时手头紧,建不起。我儿子在网上给政府留言反映这个问题,没想到还真给解决了。”沙镇郭楼村农民郭连海说起自己的楼房,对政府的帮助心存感激。
“本来我得一下子拿出7万元,手头哪有那么多钱?政府协调农信社给贷了4万元,2万元先由建筑公司垫付,等有了收入再分批还,我只交了1万块钱的定金就住进来了。”郭连海说。
农村新居建设资金是关键。如何打开这个瓶颈?政府在网上请网友献计献策。根据网友的建议,确定了三招:财政建立专项补助资金;成立城乡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融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有关部门协调运转,打开了农村新居建设的“瓶颈”。2009年至今,全区已完成新居建设44294户。
“互联网快捷、广泛、低门槛等特点,为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提供了‘最短路径’。一头是党政机关,一头是平民百姓,为解决执政难题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平台,是我们搞好社会管理的利器。”区长孙孟来如此理解“网络问政”的作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