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汝辉 王海政
文登市第一大河母猪河干流长65公里,流域面积1115平方公里。原先,由于堤坝残缺不全,加之海水顶托,下游淤积严重,汛期时常河水倒灌造成庄稼减产甚至绝收,极大地威胁着沿河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十年九灾”之说。从2005年开始,文登每年都将母猪河河道综合治理列入民生“一号工程”,已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10月18日,记者从以往受灾最重的下游沿河上行,访民生听民声。
“今年雨水大,收成不算好。可要是往年遇到这么大的雨,花生秧都别想见着。”在泽头镇东望仙庄村,村民唐功仁忙着分拣花生,个头大、外形好的花生要留做明年的种子,稍差点的用来榨油。
东望仙庄村离母猪河主河道不到500米,唐功仁告诉记者,这之间虽隔着一条拦水坝,但遇到大雨,河水指不定从哪儿就漫出来了,家里水深能达到一米半,水从窗口往屋里灌,晚上大家都不敢睡觉,雨水来了只能带上家里值钱的东西投亲靠友。
像老唐一样,母猪河沿岸5000多名群众几乎年年汛期要离家躲雨水。如今,经过连续实施三期母猪河下游防洪治理,疏挖河道、清淤治理、加固河堤,母猪河彻底平静下来。“现在好了,下再大的雨,俺也能睡得着。”唐功仁说。
驯服了母猪河干流的“洪威”,文登对母猪河各支流也进行了全面的通渠排水,清淤加固,使其成为滋润沿线土地的丰沛水源,河边涌现出一大批蔬菜种植专业村。
在河边的大棚黄瓜专业村宋村镇姚山头村,菜农王保卫在大棚里忙着培育黄瓜苗。老王不时直起身抹抹头上的汗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而在以往,他没少受水患之苦。他说:“按照大棚里的‘节气’,黄瓜每年的种植期在10月份到来年5月份,当年5月份到10月份的空闲期,完全可以再种一茬西红柿,但因为恰好是在汛期,谁也不敢冒这险。”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套种西红柿一个棚能收入6000多元,大水来了啥都捞不着,还要搭进去4000多元的本钱,里外就是一万多块。“现在没了水患,我这两个棚一年黄瓜、西红柿两茬菜,挣个三四万没问题。”王保卫高兴地说。
傍晚时分,记者来到泽头镇道口大桥桥头,不少村民在摆卖河里捕捞的鲤鱼、鲫鱼、河蟹、小龙虾……引来不少人驻足购买。
趁买河蟹的间隙,记者与卖蟹的于红旗聊了起来。他说:“原先河里脏得很,河两边都是半人高的荒草,别说这么大个的河蟹,就是半指长的小鱼也没有。现在河里鱼蟹又回来了,每天起早下网,收获不少。赶上运气好,一早卖蟹就能挣个一两百元。” 也许于红旗并不知道,在安定水患之后,文登对母猪河的治理仍未停止,下大力气对河水质量进行了整治。2007年以来,对沿河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关闭、改造了5家污染企业。投资1亿多元,新建了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投资1000多万元构筑起空域、地域、水域“三域一体”的监管体系,实现了对点源、污水处理厂和母猪河水质的全天候、自动化监管,使母猪河重现清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