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暖宝宝很受爱美女性的欢迎。
◤包装浑身上下都是洋字码,看似包装精美,但这样的暖宝宝是彻头彻尾的“三无”产品。
▼剪开暖宝宝,里面发热的就是这种看起来像沙土一样的物质。 (记者 王蕾 摄)
天气渐冷,暖宝宝发热贴开始热卖起来。打开包装就能发热,一热还能热好几个钟头。近日,记者在省城调查发现,市场上的暖宝宝不仅价格差距很大,而且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暖宝宝甚至是彻头彻尾的“三无”产品。暖宝宝使用不当极易造成低温烫伤,这种伤害比电击伤还难愈合。
市场 现状
花几毛钱就能买一贴 地摊上的暖宝宝价格很诱人
市民孙小姐在位于泺源大街附近的一家商店内发现了一种名叫暖宝宝的发热贴。这种发热贴不过巴掌大小,外面是一层无纺布包装,而里面能够发热的物质摸起来像细细的沙子。使用的时候只要打开外面的塑料包装袋,轻摇几下就能发热,发热时间短则六七个小时,长的则能持续一天。
孙小姐高兴地将这种暖宝宝介绍给身边的朋友,却发现原来使用暖宝宝在圈内已经是众人皆知的秘密。“我的很多朋友都在用这种东西,衣服里面贴上一片就能发热,就算是‘三九’天也不怕,绝对‘美丽不冻人’。”孙小姐笑着说。
暖宝宝虽然用着很方便,但是有件事一直让孙小姐“犯嘀咕”。原来,孙小姐在商店里买的暖宝宝,平均两三块钱一贴。但是她发现网上或者一些小店甚至地摊上也有卖暖宝宝的,看起来样子跟在商店里买的差不多,可是价格却便宜不少,有的甚至几毛钱就能买一贴。“都是暖宝宝,价格怎么会差那么多呢?便宜的暖宝宝用起来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啊?”孙小姐心里没有底。
记者 调查
不少小店里的暖宝宝 是“三无”产品
根据孙小姐的说法,记者进行了调查。在位于泉城广场附近的一家“屈臣氏”记者看到,虽然暖宝宝品牌、样式繁多,但是平均起来每贴价格至少在两块钱左右,而发热时间在20小时的暖宝宝更贵一些。
随后,记者来到山师东路继续寻访暖宝宝。在一家小店里,当记者表示想买暖宝宝后,店主立刻从货柜里拿出了一种暖宝宝。“不少女学生都买这个,挺好用的,等过两天再冷点,有时候一天就能卖几十包。”老板介绍说,“这种10块钱一包,一包10贴。你要是要得多,价格还能再谈。”很显然,尚未开口砍价,这种暖宝宝已经比“屈臣氏”里卖的便宜许多。
乍一看这种暖宝宝跟正规商场里的并无两样,都是单片独立包装。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暖宝宝周身没有一个中国字,除了有效期限上写着“2013.6”还能看懂外,其他生产厂家、注意事项等都是日语,想“研读”一下具体使用方法只能连猜带蒙。经鉴定,这种被老板称为“人气商品”的暖宝宝居然是彻头彻尾的“三无”产品。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几家售卖暖宝宝的小店。虽然价格上略有差异,但是“浑身”日语的暖宝宝并不在少数。对此,有的店家表示是“进口货”,有的则称“不知道为什么都是日语,来的就是这种。”一名店老板告诉记者,暖宝宝使用方法简单,根本不需要看使用说明,“拿出来就发热,小学生也会用。”
对比 试验
使用效果严重“缩水” 便宜的暖宝宝用着其实不省钱
由于本身是“三无”产品,因此质量上缺乏保证也就不足为奇。28日,记者买了一包“三无”暖宝宝一试究竟。记者发现这种暖宝宝虽然在外包装上写着能够持续发热10个小时,但真正的发热时间却与标注的相去甚远。
而曾经使用过这种“三无”暖宝宝的市民赵女士对此深有体会。原来赵女士的一个朋友送给她一包“浑身”日语的“三无”暖宝宝。当时赵女士只是觉得这种没有中文标识的暖宝宝看起来“不太正规”,后来使用才发现,原来这种暖宝宝真是有些“不靠谱”。
“才两个多小时就不热了,还得再换一贴,绝对是买着便宜用着贵。”赵女士说,“我在正规商店里买的暖宝宝,有发热10小时的,还有20小时的,而且真正使用起来发热时间往往只比标注的长,没有短的。”
发热 原理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劣质暖宝宝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三无”暖宝宝除了发热时间缩水外,是否还会对使用者造成其他影响呢?近日,记者联系到了山师附中的化学老师杨平。杨老师告诉记者,想要了解这些情况,需要从暖宝宝的发热原理上进行破解。
“可能有些人觉得‘暖宝宝’很神奇,凭空就能发热,其实它利用的就是高中化学中的原电池原理。”杨老师表示,暖宝宝的主要成分为铁粉、水、活性炭、食盐等物质,在开袋后,这些物质在空气中的氧气作用下,进行自发地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杨老师告诉记者,从成本上考虑,劣质暖宝宝大多属于“缺斤短两”的状态,其发热时间和热量应该都比正规产品缩水不少。但是由于暖宝宝在发热过程中少不了空气的参与,因此,如果外面的无纺布膜质量不好的话,也有可能造成快速氧化,出现热量在短时间内释放的情况,一旦如此,就有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而由于价格不高,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暖宝宝后都没有索要或者保留消费凭证的习惯。因此,一旦出现意外,消费者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维权困境。
医生 观点
暖宝宝并非人人都适用 一旦造成烫伤比电击伤还难愈合
“这种暖宝宝引起的烫伤一般被称为低温烫伤,而低温烫伤通常比由于火烧或者电击造成的烫伤还难治疗。”济南市中心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张科验有着多年的临床经验,他告诉记者,每年秋冬季节,医院门诊都会收治不少由于误用暖宝宝而引起烫伤的病人。他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被烫伤的孩子,原本家长为了缓解孩子腹痛,使用了暖宝宝,没想到引起了更大的问题。
“那个孩子的烫伤面积不过是5分钱硬币大小,但是治疗了将近一个月才治好。”张科验表示,烫伤的严重程度往往由时间和温度决定。电击等烫伤虽然温度高,但是往往只是瞬间发生。而低温烫伤时间长,给皮肤造成的伤害更深。“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好像是炖肉。急火炖肉往往看着熟了但是不烂,低温烫伤像是慢火炖肉,虽然表面上看不出什么问题,但是可能骨头都酥了。”
因此,张科验表示,截瘫、糖尿病或者血液循环不良等病症的患者,通常感觉比较迟钝,这些病人最好不要使用暖宝宝类的产品。而由于暖宝宝中含有一些化学成分,在加热的情况下,可能加速人体吸收,因此,孕妇和儿童也要慎用。
■延伸阅读
什么是暖宝宝
暖宝宝最早由日本人发明,并兴起于日本国内,为最新一代日本高科技产品,产品薄如纸、轻如棉、柔软而富有弹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次性取暖用品也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当中,由于叫法不同可分为:保暖贴、发热贴、取暖片、暖手袋、暖手包、一贴热、暖足贴、舒经贴、暖宫宝、妇经暖贴、随身暖贴等。
误区:发热温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读过初中的学生们都知道,组成人体的三大有机物中最主要的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变质温度为68℃,接近或超过这个温度就会造成低温烫伤,由于暖宝宝的自发热特点,贴于衣物内侧的暖宝宝热能会逐渐累积,所以,暖宝宝的自发热温度不宜超过58℃。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