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亭经营者田立春站在门口说:“买书的越来越少,再不搞多种经营,连房租都交不起了。”
◆1997年前后,济宁市有各类书店200多家,目前仅剩下100多家
◆麻辣串店铺和“黄金书屋”同时起步,前者收入却远远高于书屋
◆人人都不去读书,图书就没有了市场,书店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
□文/图 本报记者 杜辉升
见习记者 王德琬 刘田
身处孔孟之乡,济宁人爱逛书店是出了名的,每到周末,各类书店就挤满了大人孩子,或席地而坐,或驻足细看,临走时往往都能买上几本。市民强烈的读书欲望让济宁的书市一度很火,大大小小的书店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多起来。
但以上情景已是明日黄花,现在走在济宁的大街上,书店已经越来越少。10月下旬,记者对济宁市的图书交易场所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不仅数量上不断减少,少数留存的书店也是生意惨淡。
卖书还不如卖麻辣串
10月25日上午,记者从济宁市区建设路与太白楼路的交叉路口,沿建设路向北行走了上千米,发现路的两侧有一二百家商铺,大多是服装专卖店、眼镜店和蛋糕房等,仅有一家门面不大的书店,书店外面挂着一个白色牌子,上面写着“成人自考报名处”,LED屏幕上滚动着一行字:新到各类自考用书和试题。售货员小张告诉记者,原来书店图书种类丰富,但后来生意一直不理想,为扭转经营困境,书店目前“转型”为以销售成人自考教辅书为主,并设立了自考报名点,才勉强维持了下来。
记者又来到浣笔泉路,找到了一家名为“黄金书屋”的书店,经营面积十多平方米。这家书店已经经营了十年,拥有一批“粉丝读者”。但近年来,书屋老板姜永厚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我早就不想干了,利润太低,不挣钱,白耗时间!”姜永厚说。
“你看人家现在有楼房、有汽车、有门面房,而我却什么也没有!”姜永厚指着隔壁一家卖麻辣串的店铺,颇为无奈地说。这家麻辣串店铺和“黄金书屋”同时起步,但收入却远远高于书屋。姜永厚算了这样一笔账:100元的书一般有30%的利润,除去房租、人员工资和水电等成本,净利润在15%左右。“利润虽然还说得过去,但关键是来书店里买书的人太少了。图书不走量哪里来的高收入。”姜永厚说。
不仅是民营小书店,作为全国图书销售行业老大的新华书店也同样遇到了“经营危机”。济宁市新华书店吴泰闸书城经理房兆勇说,“我目前所在的新华书店经营面积是1700平方米,书店一年的纯利润是20万左右,但这也是赔钱的买卖,如果把部分场地租赁出去,收益会非常可观。”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收入低,生意难做”已成为书店经营者的共识,很多书店经营者或关门大吉,或“改头换面”投身别的领域。目前在济宁太东大市场做服装生意的陈老板,七八年前曾拥有五间连锁书屋,在当地书店行业颇具影响力。但后来入不敷出,收入难以维系书屋的生存发展,结果五间书店集体关门。据房兆勇介绍,1997年前后,济宁市大小书店、书摊有二百多家,但目前仅剩下一百多家,十多年的时间,至少有一百家书店倒闭关门。
爱读书的人少了
在济宁市运河城京杭中心B座上班的白领小刘是一位爱书人,刚上班时还经常逛逛书店。但如今她选择了网购的方式。相比较逛书店,网络购书不但可以足不出户而且价钱便宜。小刘拿起手机说:“我手机包了上网流量,天天都能上网看书,非常方便。”
在济宁市建设路声远舞台的旁边,有一个经营了13年的书亭,书亭的主人田立春说:“我曾问一位经常来我这买杂志的妇女怎么不来了,人家说‘现在网上啥都有,啥都能搜到,期刊杂志的电子版既生动又好看’,干嘛还再花冤枉钱。”
毫无疑问,网络购书及电子书等读书方式的普及,对实体书店经营造成了极大冲击,但多数经营者却并不认为这是主要原因。济宁亚龙书城经理崔亚龙认为,现在去实体书店买书的人变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崔亚龙回忆,过去每逢周末,书店的客流量很大,大人孩子都来看书、选书和买书。七八个售货员都忙不过来。可近年来,成年人来选书买书的越来越少了。“特别是一些青年,宁愿吃饭唱歌娱乐,也不愿意把时间花在看书上。”崔亚龙说,“现在的顾客大部分都是学生及学生家长,因为学生需要教辅书,学校规定要读的,学生不得不读。”
前不久,亚龙书城贴出了户外广告语“让您快速浮躁的生活慢下来”,就是想提醒大家,摒弃浮躁的生活方式,静下心来读本好书。
期冀再掀“读书热”
面对实体书店经营的萎缩,各家书店都在绞尽脑汁地找出路。济宁运河文化图书城经理郑慧告诉记者,他们目前把图书利润已降到最低,图书一般都会打8折,有会员卡的顾客还可享受7.5折的优惠。为了稳定客源,该书店还会每月给会员邮寄杂志,并设立了会员专区,在这里每位会员都可以免费借阅图书。下一步,他们还计划从网上开书店,吸引更多的顾客购买图书。而作为书店航母的新华书店则于今年7月份开始盘点清资准备上市,谋求长远发展。
而崔亚龙认为,相比较这些应对措施,营造公众“读书热”的氛围更为重要:“人人都不去读书,图书就没有了市场,书店也就没有了经营的土壤。”今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亚龙书城本想在济宁市区的一块场地进行“推广读书”活动,但租赁费很贵,手续办理也很复杂,最后只好不了了之。崔亚龙认为,作为民营书店,引导公众的力量很有限。只有靠全社会的努力,才能让读书的热潮重新回归。他希望政府主管部门能够积极引导全社会形成爱读书的氛围,将孔孟之乡几千年来爱读好学的传统延续下去。也只有这样,书店经营才能迎来春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