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在济南市百花公园西门附近的一些市民惊讶地发现,一家门面鲜亮的“特地鲜奶吧”不声不响地开始试营业了。在潍坊、东营等市“奶吧”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同时,作为山东省会的济南市终于开始发力了。
但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如果加上环山路上近日开业的店,山东高速在济南市区内的“特地鲜奶吧”只有两家;如果再算上其他企业开设的店,济南市区内的“奶吧”总数也不过五六家,这与东营市上百家的规模形成鲜明反差。人们不禁要问,济南“奶吧”建设为何慢了半拍?
山东高速谨慎“试水”
“特地鲜奶吧”营业人员介绍,这里不仅提供最新鲜的巴氏消毒牛奶和原味酸奶,还有以此为原料制成的奶茶、冰淇淋、咖啡、蛋糕等产品。“奶吧”内设有桌椅,消费者可以订奶取走饮用,也可以现场消费。“‘奶吧’的牛奶都是当天从济阳县的自有牧场送来的巴氏保鲜低温奶,冷链运输,当天鲜奶当天加工,从产出到加工,供应不超过8个小时。”山东高速特地牛奶直销公司经理王熠告诉导报记者,早在去年4月份,山东高速集团就专门成立了山东高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通过资本运作收购了山东省农村经济投资开发公司旗下的山东天甫乳业公司。接手后,山东高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投资6000余万元,打造了一个占地700余亩、设计奶牛饲养规模5000头的现代化牧场,现拥有新西兰纯种荷斯坦奶牛1200头,已进入全国百强牧场和山东境内十大牧场行列。
显然,“特地”牛奶之所以敢于后发制人试水“奶吧”经营,其“中国自有奶源第一家”的名号无疑为其增添了底气。据了解,目前我国奶企的奶源绝大部分是从众多养殖户中收集的散奶,奶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了自己的牧场后,企业可以对奶牛的饲养、挤奶、杀菌、包装、运输进行全程监控,有效保证了产品质量。
尽管如此,导报记者注意到,“特地鲜奶吧”里的顾客并不多,有时甚至很冷清。几位接受采访的市民大都表示,“奶吧” 是个新鲜东西,但不清楚究竟好在哪里,“肯定很贵吧?”
大型奶企集体“缺席”
经多方调查,导报记者获悉,加上“特地鲜奶吧”,济南市区内的“奶吧”总数也不过五六家,且大多为中小企业开设。去年最早开业的一家名为“冰冻的甜”的“奶吧”有两家店,其奶源也是来自山东高速在济阳的牧场,而佳宝、得益及国内其他大型奶企则集体缺席“奶吧”经营。另据山东省畜牧协会奶业分会会长王桂月介绍,2009年山东第一家“奶吧”在潍坊诞生,目前已经发展到10多家;东营市发展最快,目前已经发展到上百家之多。截至目前,我省的“奶吧”已发展到300多家,济南市的“奶吧”建设明显慢了半拍。
王桂月分析说,造成这种现象有诸多原因。除了市民观念和生活水平的差异之外,“奶吧”的自身特点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奶吧”对奶品新鲜度的要求较高,且总体销量较小,设立网点、运营服务较为烦琐,因而多为中小型奶企或牧场所采用;济南市的大型奶企虽然不少 ,但由于没有自有牧场或“嫌麻烦”、“顾不过来”,对于开设“奶吧”反而“看不在眼里”。此外,济南市相比潍坊、东营来说,休闲、娱乐场所比较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潜在消费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