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巴掌村”走出全国劳模——记商河县王元平

时间:2011-11-03 16:12来源:济南日报 www.yunhepan.com

记者 张源源 摄

  ■王元平今年70多岁,在村里干支部书记已有49个年头。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村风改革,截至目前小村建立了28大项230条规章制度,村里的方方面面都“有法可依”。几十年来,村里从未出现过一起违法案件。

  在地图上很难找到它的确切位置,但它是远近闻名有口皆碑的富裕村;

  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调整农业结构试验棉麦套种,从而一举成功;

  小村只有265口人,却建立了28大项230条规章制度,使得小村方方面面都“有法可依”……

  这个小村就是商河县张坊乡西小王村。改变小村命运的,正是它的当家人——— 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模王元平。

  治村从“旧习俗”开刀

  采访车绕着小村走了一圈,西小王村的村容村貌着实让记者吃了一惊:依依垂柳分立在干净的沥青路两旁,一排排整齐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小公园里荷塘环抱着凉亭,空气里荷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

  王元平今年70多岁,在村里干支部书记已有49个年头。看着自己亲手绘就的西小王村“山水画”,王元平慢慢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过去,西小王村穷得叮当响,人口少,地不肥,村里老少爷们都饿肚子。后来,大家推举我当村支书,我就试图改变村子一穷二白的命运。”王元平说,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他感到压力很大。

  经过一番苦苦思考之后,承接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王元平在村里推行了村风改革,并从自身做起。他提出“婚丧从简”,组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实行“六不准”,规定“三桌酒席娶新娘,几百块钱办丧事”,意在减轻村民负担。

  为了移风易俗、树立良好风尚,王元平又提出相应改革措施。抓青少年教育:村里办起了“青年之家”,除购买图书外,还买了一台24英寸的彩色电视机。聘请有关人员到“青年之家”给农民讲法律常识,传授农业管理技术等。投资2万多元建了7间高标准校舍,解决了村里孩子上学难问题,还办了一个幼儿班。建立服务设施:为解决群众的求医看病难,投资1万元建了卫生室,配备了医术较高的医生,基本做到一般病不出村,外村人到西小王村看病的也络绎不绝。村里还开展了“五好家庭”、“好妯娌”、“好婆婆”、“好媳妇”等评优树先活动,提倡人与人、人与家庭、家庭与家庭和谐相处。2006年,王元平取消了评选活动,因为家庭很和睦,评选已经失去意义。

  截至目前,小村建立了28大项230条规章制度,村里的方方面面都“有法可依”。几十年来,村里从未出现过一起违法案件。

  最早“转方式、调结构”

  “套种轮作”是西小王村最早的产业结构调整。过去,西小王村单纯种粮,日子不富裕。王元平和村干部们经常凑在一起合计:单靠种粮没有出路,另起炉灶上工业项目也不现实,必须依靠农业结构调整。于是,西小王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棉麦套种,之后又探索出“菜棉轮作”的种植模式。3年前,村里种了150多亩薄皮核桃,到今年很多核桃树挂了果。今年村民的人均收入已经到了6800多元。在王元平带领下,部分村民又试验了冬瓜、甘蓝轮作种植模式,使冬瓜亩产效益达到3500元以上。

  建成济南首个电话村

  西小王村尽管只有265口人,但在王元平带领下取得过许多第一。当年,全村62户人家安了72部电话,成为济南市第一个电话村。该村还是商河县最早的改厕村,现在家家户户都是水冲式厕所,群众的日子一年比一年有奔头。

  尽管眼前的这幅“山水画”内容越来越丰满,可王元平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年过古稀,身体欠佳,可是他每天坚持拿出一两个小时阅读报纸、书刊。王元平说,只有坚持学习才能更好地领会上级关于农村发展的指导思想,才能更好地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推动本村发展,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这个崭新的时代。

  这,就是王元平。因为事迹突出,他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省优秀共产党员、省人民调解先进个人,并多次当选省人大代表。

  

  记者感言

  榜样的力量

  采访中,有人提议到王元平家里看看。在路上,记者试图勾勒出这位支书家的轮廓:高大门楼、红瓦厚墙、现代家电、生活富足。可到了他家,眼前的一切令人“大跌眼镜”:当了近半个世纪的支书,家里有的仅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旧家具、打着补丁的被子,墙上挂着的还是县委县政府奖励的老式闹钟……

  是对百姓的爱和对村里负责的态度,让这个老支书过得如此简单而又不乏激情。49年来,王元平不计回报,把自己的全部心血汗水倾注到这个“巴掌村”的上上下下。他如同一位画师,不知疲倦地勾勒着西小王村的美好未来。

  王元平不愧为新时期村支书的榜样:对村民而言,他是带头破除旧习、发展经济的榜样;对其他村支书而言,他是高尚品行的榜样。这种榜样传递的力量,必将大大加速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步伐,惠农惠民。

相关阅读
  • 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 2020年度首轮演出季将全面启幕
  • 山东4地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
  • 德州乡间小路上演“速度与激情” 汽车“飞”入河沟
  • 宁阳县私家车数量5年增4倍 节前交警压力倍增
  • 平度利群现河名邸疑违规交房 业主拒收称问题不止这一个
  • 临沭县8日凌晨发生3.1级地震 专家称近期不会有大地震
  • 济阳黄河古镇建起音乐会所 陪喝陪唱加钱可跳艳舞
  • 聊城高唐失联高三学生已经回家 父亲证实消息属实

    • 上一篇:“十艺节”筹备驶上快车道 建设现场一片繁忙
      下一篇:“鲁豫有约”赢了联赛排名跌了 创最差战绩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