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6日集中展示“亮剑”查获成果 销毁假劣商品
济南11月4日讯记者今天从省公安厅获悉,自2010年11月公安部部署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亮剑”专项行动以来,我省省公安机关取得显着成效。截止到10月底,全省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案件1658起,涉案金额达25.13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2936名。
据悉,本次“亮剑”专项行动以来,我省公安机关高举“为国打假、为民打假”旗帜,以打击“假食品、假药、假名牌、假农资”四大战役为重点,与行政执法部门协作配合,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发起全面围剿,取得显着成效。截止到10月底,全省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案件1658起,涉案金额达25.13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2936名,其中,逮捕709名,抓获上网逃犯712名;收缴各类假冒商标标识2400余万件,假烟360余万条,假酒260余万瓶,盗版光盘68余万张,查获了一大批涉及民生的假冒伪劣商品。破案数、抓获嫌犯数,涉案价值等各项主要战果已超过以往四年总和。
其中,以发起集群战役为手段,全程打击制假售假链条。针对该类犯罪链条化、产业化、网络化特点,全省公安机关把摧毁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整个犯罪网络体系,作为遏制和震慑犯罪的关键环节,我省集中优势警力,开展集团化作战,采取多点、多线同时打击行动,向上精确打击生产源头,向下全程打击产销犯罪组织体系,从根本上铲除犯罪网络,摧毁犯罪再生能力。先后主动发起或参与公安部组织的各类集群破案战役50余次,共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472个,摧毁犯罪团伙236个,有效遏制了制假售假犯罪的蔓延泛滥势头。
在行动中,我省公安机关秉持“执法为民”理念,充分发挥侦查破案主力军作用,强化大要案件侦办,始终保持对制售假冒伪劣药品、食品、农资等危害民生犯罪的高压态势,其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严打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犯罪。针对假冒伪劣食品犯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安全的情况,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重点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将食品安全风险降低到最小。组织开展以打击假食品和假药品为目标的“猎手”、“猎鹰”系列专项战役,不断加大对危害群众健康安全案件的查处力度。行动以来,相继破获生产劣质和假冒品牌奶粉、桶装水、豆奶粉、烟酒、药品等案件300余起,有力维护了市场健康有序,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第二,是严厉打击涉农犯罪。部署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严打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专项行动,集中力量重点侦破坑农害农犯罪案件。截至目前,全省已破获各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犯罪案件9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0余名,捣毁生产销售伪劣化肥、种子、兽药窝点60个,缴获假种子9000公斤、伪劣化肥3000余吨以及伪劣农药600余吨,涉案金额达7000余万元,打击了制售假农资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广大农民和畜牧养殖业户的利益。
第三,严厉打击假冒名牌犯罪。全省公安机关不断加大对知名品牌的保护力度,始终保持对各种侵权假冒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行动以来,已破获案值超百万元的案件180起,犯罪对象涉及众多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涉及的商品包括化妆品、服装、箱包、电子产品、家电、汽车配件、建材等诸多种类,有力维护了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全省公安机关积极依托打击经济犯罪协调会商机制,主动加强与商务、工商、质检、海关等行政执法部门的联系沟通,以信息共享和规范案件移送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建立执法协作、信息资源共享等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信息共享、事先介入、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积极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密切协作配合,集中开展对各类产品集中制造地、商品集散地和案件高发区等重点地区、领域的清理检查和打击整治,形成联合作战优势。先后会同商务、质检、工商等部门开展打击假冒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轴承违法犯罪“清风行动”、打击假冒油品犯罪“重整行动”等多个专项整治行动,共破获案件8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3人,捣毁窝点68个,查缴各类商标标识80余万件,涉案金额达1.68亿元。截至目前,全省公安机关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间的执法检查4200余次,出动联合执法人员12万余人,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