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条件啥都不限
一上午也没收到几份简历
“专业、学历、性别、年龄都没有限制,只要肯学习,能吃苦耐劳,就能聘用,当然如果之前有相关销售工作经验者优先聘用。”4日上午,在济南人力资源市场举行的招聘会上,高新区一家企业的几名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呼着来参加招聘会的大学生,希望能有大学生应聘他们公司的销售岗位。
尽管招聘人员这么热情,但路过该公司招聘摊位的大学生却并不领情,记者看到,有几名大学生一看是招聘销售的,就跟招聘人员说了一句:“我们不想干销售。”接着转身就走了。
“现在公司太缺销售员了,我们公司经理非常希望在招聘会上能多招几名优秀的销售人员。”该公司的招聘人员无奈地跟记者说,为了能招到人,公司都不设招聘门槛了,但一上午下来,尽管他们热情地跟大学生介绍企业情况,但收到的大学生简历却寥寥无几。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5日上午在济南人才市场举行的招聘会上,多家企业都希望招到销售人才,但招聘的情况却普遍不理想。这些企业在招聘公告上,普遍对销售岗位的学历、专业等条件都没有限制,反倒写上了“能吃苦耐劳”等字样,一些招聘负责人坦言,一方面为了能招到人,对应聘者没有太多要求,另一方面,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普遍不能吃苦,干不了两天就走人了,所以“能吃苦”成了最看重的品质。
招聘会上一眼望去
为啥都是招聘销售的?
在4日的招聘会上,应届毕业生小孙满脸迷惑地问记者:“我明年大学毕业,刚开始找工作,为啥参加的这几场招聘会上,到处都看到公司在招聘销售呢?而且有些招聘人员很热情,好像都求着我们到他们公司上班。”在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好几位刚开始找工作的大学生不约而同地问,为啥招聘会销售类岗位这么多呢?
“我可不想再干销售岗位,压力太大了。”与刚开始求职的大学生的迷茫不同,有过两年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徐峰则向记者明确表示,自己第一份工作就是销售,公司经常派他到外地出差,在跑业务时时常要看客户脸色,连跑好多地方,却仍旧没有销售业绩,所以他不想再从事销售,而是想干一份舒服一点的工作。
“销售人才可以说是公司生存之本,产品生产出来了,只有销售出去才能产生效益,所以各家公司都需要大量优秀销售人才。”省城一家电子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坦言,为了激励销售员多跑出业绩,销售员的底薪普遍不高,待遇主要跟业绩挂钩,所以销售员的竞争压力相对比较大。
“各单位销售岗位的底薪普遍不敢定得太高,主要是担心定高了,会影响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当然一些优秀销售人员的待遇非常高,主要是靠业绩提成,但确实很辛苦。而现在的年轻人普遍不能吃苦,很多年轻人干不了几天,就坚持不下来。”槐荫区一家机械企业负责招聘的刘先生坦言,销售人才难招是目前众多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销售岗位需求量挺大
占人才总需求量20%以上
根据济南人才市场对第三季度全市人才服务机构的调查统计发现,各类岗位人才中,市场销售类人才需求位居第一,销售岗位人才的需求占据了用人单位招聘需求总量的20%以上。对此,济南人才市场的工作人员分析认为,由于销售岗位工作具有较强挑战性、底薪偏低以及许多刚性要求等,使其一直不受求职者青睐。统计显示,此类岗位近年来一直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
而根据山东人才网的统计,今年1月至9月,销售、市场类职位求贤若渴,共有245675个空缺职位,但从求职者方面看,仅有49133个人投递了简历,供需比达到了1:5。山东人才网首席职业顾问王志勇分析认为,市场、销售类人才已经成为了所有企业花费精力最多,但招聘效果最差的岗位。
“销售岗位有其工作特殊性,相对而言底薪比较低,主要靠销售业绩拿提成,对于很多80后、90后年轻人而言,会感觉这份工作的压力太大,很可能忙了一个月,却没有什么业绩,又很辛苦,最后就放弃了这个岗位。”王志勇认为,从长远来看,营销人才招聘难的局面很难得到缓解。
“销售岗位关键在于能留住人,同时还能培养出优秀人才。”王志勇建议说,企业缺乏招聘人才,实际上跟企业缺乏营销文化、考核机制片面、只用不培养的倾向有很大关系,企业应该积极通过各种有效的培训培养出自己的优秀销售人才,这样才能有效缓解销售人才紧张的局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