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全媒体记者 张贵英 蔺扬
12月13日下午,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向阳,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光峰,滨州市委副书记王浩等六大班子领导集体前往滨州北海新区,实地参观了北海新区起步区建设情况,举行了新建滨港铁路沾化至滨州港段项目奠基仪式,召开了实施黄蓝“两区”战略深入推进港口、北海新区建设大会。“车辆行走在延伸到茫茫大海中的17公里港区一级公路,看到即将建成达到靠泊条件的滨州港2×3万吨级码头及附属工程,让人深受震撼、深受感动、深受鼓舞。”在此次实地观摩活动中市委书记邓向阳有感而发。基础设施建设是黄河三角洲建设的基础。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两周年以来,滨州抢抓机遇,大干快上,港口、公路、铁路齐头并进,从“滨丰号”轮船顺利下水到防波堤一期工程全部完成,从贝壳堤岛与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整通过国务院审批到北海新区起步区框架的基本完成,从疏港公路建成通车到17公里港区一级公路整体通车,从北海水库建设到投资500亿元的魏桥创业集团新材料项目落地,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取得了一项又一项进展。
【滨州港】
明年上半年实现正式运营结束滨州“背海发展”历史
12月13日下午,海风习习,伴着滨州港港口大堤作业区陆域形成吹填工程的进行,实施黄蓝“两区”战略,深入推进港口、北海新区建设大会在滨州港的滩涂地上隆重举行。会议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给予市港航局记集体二等功的决定》和《关于表彰北海经济开发区的通报》。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向阳在听取了滨州港建设和北海新区开发建设情况后作重要讲话。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滨州港工程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两年累计完成投资近30亿元,建成11公里引堤续建工程和6公里防波堤一期工程,港区17公里一级公路实现整体通车,码头装卸设备完成整机建造;2×3万吨级码头及附属工程年底建成达到靠泊条件;滨州港海港港区已建成东、南防波堤、形成14.86公里深水岸线,可建设3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50多个,为滨州港持续发展和北海经济开发区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计划,今冬明春,将完成部分港区公路路面工程和码头陆域堆场硬化工程、完善水电讯进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于明年上半年实现正式运营,彻底结束滨州“背海发展”的历史。“十二五”期间,将坚定不移地推进“一三六二四”港航发展战略和《滨州港总体规划》的实施,大力实施市场运作、招商引资,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快推进海港港区大型深水泊位建设,向区域性综合港口的目标阔步迈进,为全市黄蓝“两区”开发建设打造强力引擎。
邓向阳在讲话中指出,当前,滨州正处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抢抓黄蓝“两区”建设重大机遇,推动滨州快速崛起,潜力在北部、后劲在北部、希望在北部。滨州港、北海新区作为滨州北部沿海开发建设的龙头和先行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的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北部沿海开发特别是加快港口、新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发展承载力,早日实现滨州港的正式运营,尽快把北海新区打造成滨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邓向阳强调,要坚持港区联动,以港带区,以项目发展为抓手,以招商合作为手段,积极培育临港产业集群,努力形成科学合理、配套联动、协同发展的良好产业格局。要坚持以创新促发展,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努力破除资金、土地等发展瓶颈,努力形成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的良好格局。
[Page] 预计33个月竣工投运 实现港铁联动
12月13日下午,滨港铁路沾化至滨州港段项目奠基仪式在北海新区隆重举行。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向阳等六大班子领导共同培土奠基。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光峰致辞。
据悉,滨港铁路沾化至滨州港段项目,预计投资约18亿元,是滨州自筹资金建设的地方重大交通设施,是完善滨州港口和北海新区开发建设功能、打造港口、园区、城市联络动脉的重要工程。目前已展开开工建设前期初步设计等工作,计划明年动工建设,计划在33个月的预定工期内胜利竣工投运。实现港铁联动的交通新格局。该线路规划全长110公里。其中,一期工程小营至沾化段已于两年前建成运营。新建沾化至滨州港段项目,是滨港铁路的二期工程,自一期工程的终点沾化接出,途经沾化、无棣两县和北海经济开发区,终点至滨州大港。该项目已经省发改委审批立项,批准项目用地面积245公顷,按地方铁路Ⅰ级设计标准建设单线64公里,沿线建设5个站场。设计行车速度120公里/小时,具备年3000万吨的运输能力。
记者了解到,本项目既是国家黄蓝“两区”开发规划的重要区域性交通设施,也是在建德大铁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黄大铁路的重要疏港支线。同时,省政府确定的途径滨州、东营、淄博、莱芜、临沂等市的“山东中部铁路货运通道”规划,已将滨港铁路作为北端起点线段并支持率先建设。滨港铁路既有推动滨州和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作用,更有贯穿渤海、黄海港口群、拓展滨州发展蓝色经济大门的深远意义。尤其是港铁交通动脉相连,将推动滨州北海新区和北部县域的快速崛起。
张光峰在致辞中表示,滨港铁路沾化至滨州港段的奠基,标志着贯通全市南北、直通滨州港的铁路“大动脉”不久即将全线打通,这不仅会极大地改变滨州交通运输环境,缓解重型物资大进大出运输难度,而且会从根本上解决公路疏港的单一运输模式,为滨州港发展提供强力的运输支撑。
铁路不仅是基础设施更是可经营的产业资源
滨州市铁路局长刘连营谈滨州铁路发展
铁路是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大动脉,黄蓝“两区”战略发展,不仅要发展临港经济,同时要发展海洋经济。“有港口无铁路的港口是死港口,只能发展死经济;没有港口只有铁路就无法发展海洋经济,只能发展海湾经济。所有的港口都要有铁路的支持,滨州要发展两区经济,港口和铁路是必不可少的两大基础设施。”今天中午,滨州市铁路局局长刘连营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说。
刘连营风趣地将港口、铁路建设与大项目布局的关系比喻成鸡和蛋的关系,能够拉动港口、铁路建设的项目建设好了,如果没有运输条件就无法将货物运进或运出,而有了运输所需的设施没有货物可运,就等于浪费了这些交通基础设施。因此,发展经济要首先改善发展环境和条件,为争取更大项目引入奠定基础。“目前,滨州铁路通车里程仅有100多公里,与滨州9600平方公里的版图面积不成比例。其实,滨州有良好的铁路建设条件,地理上来看,滨州地势一马平川,而且从全省网架上看,与西北、华北、东北联系起来,最便捷的路径就是从滨州境内穿越。如果滨州到沧州铁路修通的话,将使胶东半岛通往西北、华北、东北的线路缩短近200公里,相当于铁路上普通火车运行两个半小时,动车行驶的话也会节省1个小时。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期间,滨州将进入铁路建设的历史高峰期。未来看的见的五年,滨州将有500公里的铁路新建或改建。”刘连营说。
刘连营指出,铁路四通八达不仅方便人民生活拉动各大产业发展,同时也能使能源便捷到达滨州支撑产业发展,因此铁路不仅是交通设施,更是可以经营的产业资源。铁路运输相对于其他运输形式更安全、可靠、准时、稳定,更适合作为产业资源。铁路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更加环保节能,不仅能源消耗低、排放废气少,而且同等运量的铁路占地是公路的三分之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