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我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全面启动。按照打算,年内基础完成省直、市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领导督促40%的县(市、区)开展并完成这项工作。至明年年底,全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全部完成。
针对改革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昨天,省人保厅下发了《河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行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处理看法》,就岗位设置等热门问题给出了具体计划。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将转变现行身份管理模式,工资将按照岗位等级来断定,单位正式聘请的在册人员将与在编职工逐步实现同岗同酬。
“特别”单位咋处理?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和已改为企业的单位不参加
按照规定,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包含经费起源重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撑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均纳入实行范畴。应用事业编制的社会团体参照履行。
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纳入实行范畴。
“编外人员”如何安置?
单位正式聘请人员即正式在册人员将与在编职工逐步实现同岗同酬
近年来,不少高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呈现了编制外用人现象。很多情况下事业发展需要补充人员,但编制的刚性制约使得人员补充只能以编制外录用的方法解决。
聘请人员在同个岗位上,做着同样的工作,但是没有编制,工资待遇上和正式工相差很大,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
此次规定,事业单位原则上要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额内进行岗位设置。因国家政策性安置、引进人才等事由,经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保部门批准,按照规定程序进入事业单位的正式在册人员,纳入岗位设置管理范畴。
“这就意味着这部分正式在册人员也要在首次设岗时纳入岗位设置管理范畴,与在编人员一视同仁、同工同酬。在什么岗位拿多少工资,岗位变更,薪水也要变更,所得工资由劳动者的贡献大小来断定,体现了公平,同时对新员工也起到积极的鼓励作用。”省人保厅有关负责人说。
事业单位首次岗位设置后的岗位聘请,要根据国家和我省的有关规定,保证本单位现有在编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聘职务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不得突击聘请人员,不得突击聘请新的职务。
主体岗位类别不明白咋办?
单位或主管部门和机构编制部门协商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巧岗位和工勤技巧岗位三种类别。事业单位主体岗位类别应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社会功效、职义务务、工作性质断定。
但一些事业单位主体岗位类别不明白,例如某些单位的后勤服务中心,到底是属于管理类还是工勤技巧类?
按照规定,主体岗位类别不明白的,由事业单位或主管部门和机构编制部门协商认定。
重要以专业技巧供给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巧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重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50%以上。
重要承担技巧操作保护、后勤保障和服务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巧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50%以上。
管理岗位或技巧岗位可聘工人
我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涉及全省9.2万家事业单位,与200多万工作人员的利益密切相干。人员在三类岗位之间能否转聘,工人能否聘请到管理岗位或技巧岗位,岗位工资何时兑现?省人保部门给予懂得答。另外,针对其他热门问题,记者采访了省人保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处长路安慧。
“双肩挑”人员怎么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