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开发区围绕调结构促转型,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采取“龙头带动、规模培育、产业升级、自主创新、人才强企、节能减排、银企互动、服务保障”等转型升级措施,引导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发展效益,开发区工业经济在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
立足“三个切入点”,促进转型升级。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主体是企业,关键在引导。政府通过有效的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行政推动等手段,积极推进工业经济总体实力的增强和发展水平的提升。一是抓科学规划。结合开发区工业实际,制定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规划、目标、措施及各年量化目标任务;按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制定符合本区实际的产业招商目录,并向社会公布。二是抓产业提升。大力推进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是工业调结构、促转型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开发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的集聚以及“一区五园”基础配套建设,抓好具体的落实工作,制订、修改、完善产业招商规划目录及考核体系,创新招商举措,以招商促调整,以产业促集聚。三是抓政策扶持。认真梳理现有各类扶持政策,整合政策资源,向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集聚。信贷投放资金重点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等领域倾斜。建立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引导资金,专项用于该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发展以及重点行业结构调整、重点企业转型升级。
强化“三个支撑”,实现转型升级。以人才培养为有力支撑,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企业家队伍参差不齐,中高级管理人才缺乏,技术人员青黄不接,是开发区工业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国内省内各大院校搞好协作,深入开展“长青藤工程”,分批次抓好企业家、职业经理和技术管理人员三个层次的培训,提升人才档次和水平。同时,通过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内)退休领导干部信息库、与劳动部门和农业镇(街道)建立用工互动平台等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营造积极的智力环境。以产业转型为有力支撑,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一是严把入口,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尤其是重污染的化工项目)一律不准进入开发区。二是对现有不符合产业政策、产能落后的项目,引导其进行产业升级或发展替代产业。三是对小化工企业采取环保、安监等手段,逐步予以关停或改产。四是积极培育商贸物流、科技研发、金融信息、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优质要素资源聚集,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优势产业迅速崛起。以高效服务为有力支撑,实现发展环境的转变。一是结合“机关效能提升活动”,以“企业代办”为重点,推行“代办员、联络员、调研员、执行员、组织员”为一体的“五员联动”机制,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加快企业手续办理,营造高效的服务环境。二是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严肃工作纪律的若干规定》,落实企业执法检查备案制度,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三是依托开发区派出所和开发区城管执法中队,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营造稳定的治安环境。
实施“三项工程”,推动转型升级。加大项目有效投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都离不开项目有效投入。进一步细化目标,狠抓落实,紧紧抓住重大心项目攻坚和技术改造两个关键,积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构筑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是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只有机制、技术、产品、市场、管理和人才的不断创新,才能逐步做强、做大、做优企业,形成产业积聚。突出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积极推进企业研发平台和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标准、专利和新品研发战略,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在体制上重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制度规范、上下协调、运转高效的企业组织架构,打破传统家族式管理模式。在机制上重点完善激励与约束相一致的用人机制,形成绩效挂钩、赏罚分明的分配机制,敢于投入、自主研发与引进设备技术人才、消化吸收相统一的创新机制,适应市场、勇于突破传统模式的经营机制。培育壮大规模企业。坚持扶优育小,引导骨干企业以资产、技术、品牌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等方式,不断做大做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