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以来开展的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重点信访案件专项治理活动中,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确立“化解是最好的稳控方式”这一理念,构建起一套以解决情感诉求为基础、以沟通为纽带、以解决利益诉求为核心的信访案件化解工作机制,从源头上化解信访积案,许多“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当前,青岛经验得到了全国性的关注。
信访问题是“老大难”,办理涉法涉诉上访积案更是难上加难。为什么硬要啃这块硬骨头?青岛市副市长、公安局长黄龙华说:“如果当成麻烦事来甩包袱,信访的确是难。但只要算清账,再大的难题我们也会全力解决”。
陈秀珍原来租房经营一家网吧,可出租方违约将房子卖掉,给她的经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诉诸法律打官司的过程中,陈秀珍发现一宗案卷材料在派出所丢失,于是开始了连续四年的上访。这次专项治理中,本着“化解是最好的稳控方式”这一理念,市局主要领导经多方协调,帮陈秀珍在家待业的女儿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因工作失误造成案卷丢失的一名派出所副所长被追责,市公安局和四方区分局分别道歉,黄龙华还上门征求她对处理结果的意见。一连串的真情举动感动了陈秀珍,使她最终放弃了原本提出的高达几十万元的上访诉求。
在青岛公安系统,有一条雷打不动的制度:市局主要领导每月接访不少于两次,分局、县局“一把手”每月接访不少于4次,仅去年一年,两级公安局领导干部就接访700余人次。信访工作是密切警民关系的“连心桥”。在专项治理中,市局以强化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包案为重点,实行先对信访案件分类,后由市局领导对口接访的方式,确保每一起重点信访案件都有相关市局领导“盯着”。与此同时,按照“谁接访谁包案”和“一主多辅”的模式,对责任单位和局直有关部门双向交办,由包案领导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警种,限期做好案件化解工作,形成了全警动员、部门联动的工作局面。
为方便偏远地区群众反映诉求和解决问题,市局变“上访”为“下访”,专门抽调指挥车作为“流动接访车”,由局领导带队组成巡回接访组,仅在流动车上就接访群众120多人,现场解决信访问题80多起。通过积极打造巡回接访、预约接访、登门回访、坐班候访“四访结合”工作模式,有效化解了一批重点案件。
2006年,莱西市马连庄镇群众于华的丈夫在送牛奶时被人用铁棍打成重伤,因为没有监控录像和目击人,给案件侦破带来了难题,一家人的生活也因此陷入窘境。2011年4月,青岛市公安局在回访积案时发现了她家的遭遇,市公安局副局长刘钢于是主动登门,真诚地征询她创业的意愿。于华表示想开个兽药店,一是自己学过兽医知识,二是镇上搞养殖的多,应该不愁生意。说干就干,开兽药店需要省市畜牧部门审批资质,刘钢就帮她找人联系,还忙活着找房子、搞装修。开业那天,当地公安机关的领导还特意赶来祝贺,让于华赚足了面子。
去年以来,青岛市公安机关共为30多位像于华这样的群众解决了停访息诉后的生活出路问题。“只有真正把上访群众当家人、当亲人,设身处地解难题,帮助群众彻底走出生活困境,才能赢得群众的真正信任,也才能从源头上消除重复上访的隐患,实现和谐信访的目标。”黄龙华说。(宋弢 张子扬 薄克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