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上午,来自山东省人大的五名驻村“第一书记”,将总价值25万元的书包和图书,送到了东平县戴庙镇的孩子们手中。
东平县戴庙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张俊说,当“第一书记”于军波给自己背上书包时,让她感受到于叔叔和父亲一样。
6月1日,齐鲁网联合“第一书记”张博韬(中)共建的又一家“爱心图书室”落户东平县戴庙镇东金山村小学,受到了这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专题:齐鲁网爱心图书室
齐鲁网东平6月1日讯(记者 张晓博)6月1日的山东省东平县戴庙镇,锣鼓喧天,喜气洋洋,一场特别的捐赠仪式在这里举行。来自山东省人大的五名驻村“第一书记”,将总价值25万元的书包和图书,送到了这里孩子们的手中。
带着礼物 “第一书记”与孩子们共度儿童节
东平县戴庙镇,历史上为古运河码头,曾繁华一时。和运河沿岸的大部分码头一样,由于不再通航,这里也成了相对落后的地区,在戴庙镇,甚至部分村至今未通水电。
省委组织部选派的五名“第一书记”于茂允、韩印亮、于军波、郭金涛、张博韬来到东平县待戴庙村后,考虑到村里的实际情况,“第一书记”于军波联系山东宝海商贸有限公司,给镇里三所小学的近千名小学生,捐助了10万元的书包,15万元的科普图书。
戴庙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张俊拿到书包后,爱不释手。她告诉记者,当“第一书记于叔叔给我背上新书包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我爸爸。因为上一个书包,是我爸爸我了给我背上的。”
老支书谈第一书记“我们就像两口子”
来自省人大的五名“第一书记”来到戴庙镇驻村后,“第一书记”们及时转变角色,克服苦难,深入群众,投入一线,在和记者交谈中,他们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第一书记”韩印亮的村子为镇驻地戴庙村,是镇里人口最多、情况最复杂的一个村。但这个驻地村的自来水,在他来之前,已经断了两年多,“两年前曾修通过自来水,但由于管理不善,管道损坏无人修理、村民偷水、用自来水浇地等造成了断水。”
在走访中,韩印亮发现,缺水少电的戴庙村民对此意见很大。通过努力得到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后,村里免除了往年水费,派人维修了线路,仅用了三天,就重新开通了自来水。用戴庙村支书南海明的话说,办“实事”的第一书记,得到了俺们村的热烈欢迎。
南海明是村里原有的支部书记。曾经外出经商的他在村里算是头脑灵活、眼界开阔的人物,在“第一书记”到来后,他发现自己的想法更多了,村里发展的动力更强了。他告诉记者,“第一书记给村里带来的是人气、财气和福气。自从他们进村后,前来考察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越来越多的资金和项目能落户到村里,特别是村民可预见的收入将会大幅增加,这都是我们村里的福气。”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8169500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