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日照6月24日讯 (记者 张国军)近日,记者走进了日照,走进这个太阳初照的城市,这里的“四德”工程建设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感恩”。“感恩他人,回报社会”,人人都懂得感恩,人人都懂得回报,一曲大爱之歌随之唱响了岚山大地,唱响了日照的角角落落。
在大力推广“四德”工程建设中,日照市岚山区探索开展了“大爱岚山”系列感恩教育与感恩实践活动,在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群众中间掀起了一股“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风潮,涌现出许多感恩实践的典型。诸多“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实际行动,渐渐汇成了一条荡涤着温暖和真情的大爱之河,一个“四德”工程建设的品牌典型叫响了——大爱岚山。
鲁圣集团:热心公益 累计捐款1500万
知恩图报 20年来资助贫困学生400多人
日照鲁圣集团是社会上颇为有名的民营企业,其总经理韩见桂是位只有初中文化的中年人,就是这个学历不高的妇女,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白手起家,一步步将企业发展壮大,并将企业做成了岚山区乃至日照市的重要支柱企业。
“知恩图报,人要感恩”,这是鲁圣集团总经理韩见桂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大爱岚山”感恩实践活动中,鲁圣集团积极响应号召,先后为助学、扶贫、救灾、敬老等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款1500万元。
从1995年起,鲁圣集团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资金,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交纳学费,使其能够重返校园。20多年来,已累计资助学生400多人。
在记者的采访中,韩见桂说自己也记不清都资助了哪些学生了, 不过有一个学生是自己记得很清楚的,那就是在自己的集团上班的陈秀梅。在和记者说起这个人时,韩经理随即打电话让陈秀梅过来,和记者聊聊。
陈秀梅是鲁圣集团资助的众多学生之一。1995年,当时陈秀梅刚上小学三年级,但一贫如洗的家庭状况让陈秀梅不得不辍学在家。也就是在那一年,韩见桂开始关注贫困学生,开始了资助贫寒学子的历程。当时,韩见桂了解到陈秀梅这一情况后,主动与陈秀梅结成帮扶对子,帮助陈秀梅重返校园。就是从那年开始,韩见桂资助陈秀梅一资助就是10年,一直资助到陈秀梅高职毕业。
陈秀梅为了报恩,毕业后到了鲁圣集团工作。陈秀梅说:“当时并没有想别的,我之所以能有今天,是韩妈妈(韩见桂)给的,这份恩情我不能忘。”
“我们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都是源自社会各界的支持。人要懂得感恩,咱现在发展好了,要用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尽己之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韩见桂说。
有了一定的盈利后,为了更好地回报社会,鲁圣集团还积极吸收下岗人员和有一定工作能力的残疾职工到公司就业,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相应的职位。截至目前,集团先后共吸收400多名下岗职工就业,为100多名残疾人员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感恩乡亲不惜呕心沥血
重病中他依然有担当
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辛庄子村,当记者一走进这个村子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有序、红瓦白墙的二层小楼,笔直宽阔的柏油路直通整个村庄。这个村是在岚山区颇为闻名的新农村建设样板村,不过,就是这个村,在前几年,还是一个远近有名的脏、乱、差、穷的落后村。该村之所以有这样焕然一新的变化,是因为一个人,一个放弃中学校长一职依然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好支书——侯加明。
侯加明是土生土长的辛庄子村人, 1997年,当时的汾水镇党委经过研究,决定让时任汾水一中副校长的侯加明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带领父老乡亲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但是这样一个贫穷出了名的村子,如何才能尽快地走上富裕的路子,侯加明一时压力很大。他上任后,整天想着的就是脱贫致富的事情。
2004年,当侯加明听到焦电公司要落户辛庄子村时,他高兴了三天没怎么睡觉, “辛庄子村的好日子就要来了”。为保证项目落户的顺利进行,侯加明带领两委班子积极配合企业做好土地清表、赔偿等工作,2天内迁走了120余座坟场,效率之高让落户企业大为震撼。村两委一班人的真诚服务让落户企业大为感动,他们主动安排40余名村民到公司就业,如今他们每人月工资都在1000元以上,全村每年仅工资性收入就达50余万元。
村民们富了,侯加明却垮了。长期的忘我工作,侯加明积劳成疾。2004年,侯加明被查出患上了恶性肠道肿瘤,不得不去市医院进行手术,甚至一度昏迷不醒。2004年底换届时,原本不再准备担任村支书的侯加明得票率却超过了90%。面对全村老少爷们的信任,他考虑再三,又挑起了这副重担,“反正我也没多长时间了,怕什么,能撑几天是几天,不让村民更富有我死不瞑目啊!”
在侯加明的带领下,辛庄子村由过去一个集体负债20余万元的贫穷村,逐步发展到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6900元的富裕村。
爱心村居发起爱心基金
有爱就有希望有爱就有力量
在岚山区,不止一个、两个的村镇“以爱治村”,整个岚山区的村镇都在以实际的爱心行动在唱响着“大爱岚山”的旋律。
在日照的采访中,记者来到了岚山区碑廓镇西辛兴村,该村不仅是“省级文明村”,更是岚山区有名的“爱心村居”。2008年,西辛兴村在全区“感恩他人,回报社会”活动的感召下,由村集体企业和村民自发捐资设立了“爱心基金”,用于帮助村里的困难家庭。
在记者的采访中,有一件事充分体现了“爱心基金”的分量。
2010年,该村村民姜西兵的妻子魏茂霞查出得了乳腺癌,需要赶紧进行手术。不过高昂的手术费对于一个原本就很贫寒的家庭而言,无异于被逼上绝路。 而姜西兵本人也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干不了重活。仅靠几亩地维持生计的姜西兵一时愁得手足无措。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孩子也面临辍学的境地。
为了给妻子治病,姜西兵把家里种的树苗、粮食都卖了,又东借西凑了一些钱,但离妻子的手术费还差很多。魏茂霞看着丈夫一筹莫展的憔悴模样,实在不忍心拖累家里,几次含泪劝说丈夫:“我这病啊,不治了,咱回家等着吧。”
就在魏茂霞准备放弃治疗时,村支书姜成西了解到了这个情况,赶紧召集村两委进行研究,村两委认为姜西兵符合“爱心基金”救助的情况。于是村支书姜成西立即把7000元的“爱心钱”送到了魏茂霞的病床前。在医院,姜西兵流着泪握着姜成西的手说:“多亏了这个钱啊,救了俺媳妇,救了俺全家!”
据村支书姜成西介绍,截至目前,“爱心基金”共收到捐款约13万元,已经用于帮扶村民近10万元,帮助不少村民解了燃眉之急。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8169500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