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做活转调文章 打造清水廊道
来源: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
齐鲁网7月27日讯 据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报道,再过一年,南水北调东线就要试通水。东线通水,关键在治污,重点在山东,难点在南四湖。从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启动以来,山东不断创新流域治污思路,从结构转调入手,将南四湖从昔日的“一湖污水”变为清水碧波,打造了一条清水廊道。
每逢周末,兖州市民李兆营就约上几个朋友去钓鱼休闲。他们钓鱼的地方就是当地太阳纸业的污水净化池塘。
记者:这儿钓的鱼能吃吗?
兖州市民李兆营:肯定能吃啊,因为水质很好,如果水脏的话也不长鱼。
可十几年前,经过这里的李兆营却绕道走。恶臭难闻的造纸污水不仅污染空气,也污染了南四湖。2006年,严于国家标准6—7倍的山东南水北调沿线排污标准出台,短短几年,迈不过排污门槛的沿线600多家企业被淘汰关停。而拿到环保门票的企业也面临着巨大压力。
山东太阳纸业副总经理应广东: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我们先后关停拆除了9条小的落后的低效的生产线,投入投资了4条全新的全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线。
十年来,太阳纸业累计投入治污和改造资金就超过16亿元,产量增长了6倍,每吨纸的排污量下降了36倍。COD锐减80%的排放水,虽然已经能够适应鱼类、水鸟生存,但还是不能直接排入南四湖。
污水在上游经过层层处理和净化以后,在进入南四湖之前还要经过最后一道屏障——人工湿地。在这里,芦苇蒲草等湿地植物可以进一步的净化水质。
济宁市人工湿地管理处副主任王鑫华:每升水的COD在20毫克以内,氨氮在1毫克以内,基本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的标准,在上游水可以养鱼,在这儿可以作为饮用水源。
点源治理、中水回用、生态修复,“治”、“用”、“保”的思路已应用到整个南四湖流域。
湖外在调整,湖内也在转变。从放水养鱼到放鱼养水,养殖业结构调整也迅速展开。南四湖、东平湖上20多万亩污染水体的围网和网箱被清理改造,花白鲢等净化水质的养殖品种开始大面积推广。
济宁市渔业局局长申万民:在这个基础上,加大增殖放流的力度,以实现以鱼养水,以鱼调水,以鱼控水的目的。
十年来,南水北调山东段确定的治污项目已完成99%,输水干线上的9个测点已基本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沿线22个考核断面水质COD和氨氮浓度年均改善程度分别达到了12.7%和21.2%。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8169500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