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开发区(大安镇)迎来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又一机遇,兖州市2012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落户在该镇官庄管区,并于9月27日召开了建设动员会。该项目总投资1316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该项目涵盖9个村,涉及整修田间道路58条,修建桥涵439座,建设机井198眼,铺设低压PVC管道46千米、电缆43千米等工程。项目的实施,将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项目区内农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改善,有力促进了该镇现代农业的发展。
为确保该项目顺利施工,该镇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会战指挥部,水利、林业等农口相关站所、官庄管区书记和9个村的支部书记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分别设立了工程技术、综合协调和后勤保障三个小组;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官庄管区,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指挥部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靠在一线,现场办公、现场协调、现场指挥,迅速进入会战状态。同时,建立了严格的把关制度,规定项目涉及的地下电缆、PVC管道等工程,一律按照统一标准和规划设计,由专业技术人员统一施工;严格依照民主程序调拨项目资金,所有实施工程,要求各村均要召开代表会议,统一思想,履行程序。
多年来,该镇始终把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完成了自来水村内管网改造、东郊水厂、3万亩小农水和贫水区综合开发工程;实施了总长4.8公里的泰安东路、广安路和延安东路改造提升工程,完成了总长6.5公里的穆庙社区、夏庙社区、山拖社区和诺力电源、大禹制药、希凯服饰热力管道铺设工程和总面积5万平方米的大禹路北延等道路绿化工程。今年以来,该镇又实施了安工Ⅰ线、双龙Ⅲ线、安南线、精细化工园区电力专线铺设工程,以及镇驻地及镇中心社区中心路、热电公司至后道义社区、安邱府社区、大安社区热力管道铺设等工程。在社区建设上,目前相继启动了后道义、穆庙、镇中心、安邱府、大安、张村等6大社区28个新村的建设,共建各类楼房193栋,实现上房约960多户,拆旧710余户,面积约650亩。积极推进省级园林城兖州市创建,全面完成了长江防护林二期工程建设任务,新植树13万株,营造速生林860亩,新植苗木1300亩,更新林网21.6公里。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该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施了一系列工作措施。一是积极实施农业结构调整。该镇紧紧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提升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围绕黄庙养殖、小徐村奶牛、温兴蔬菜果品等特色基地建设,建立经济合作社(组织)6个,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兖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依托五征山拖、大丰等农机制造企业,带动发展了20余家农机配件协作加工企业,建成了国内知名的农机生产基地;依托白象、今麦郎两家方便面企业,实施订单农业,发展专用小麦基地4万亩;依托百盛淀粉,发展优质玉米基地3万亩;依托益海嘉里组建了粮油生产协会,通过产业化经营,使零散的农户小生产与产业大兖州市场实现了有效对接,给当地及周边农民带来每年2000多万元的增收。二是不断推进农民增收。积极发展化纤纺织类、服饰加工类、食品制造类等劳动密集型、高就业率企业,创设了更多就业岗位;成立了农业技术指导小组,深入各村,指导农民学习种养殖、病虫害防治、兖州市场前景好的技术类信息;积极培植企业设立创业就业培训基地,采取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推荐上岗等方式,开展特色培训和对口培训,进一步扩展农民就业渠道。三是积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了文明创建网络,加大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宣传力度;启动了农户联创活动,开展了文明示范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明氛围;成立了兖州市志愿者协会大安镇分会,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开展了移风易俗工作,指导各村建立了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红白理事会组建率接近90%。持续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了“户收、村集、镇处理”的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加强了以文化大院为核心的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文化大院普及率达到100%,配备了电子书屋、文体活动室、宣传栏、公开栏等设施,体育健身器材、乒乓球、台球等文体设施普及率达90%以上;通过举办全镇文化骨干业务培训等形式,积极发掘乡土文化人才资源,引导各村(社区)组建了腰鼓队、花扇队、秧歌队等村级文化队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