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以规划建设10万亩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积极引导家庭劳动力与家庭联产承包中的土地相分离,土地向规模经营流转、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种粮大户流转,引进人才、引进资金、引进产业,走出了一条农业经营集约化、管理现代化路子。
示范区位于兖州区大安、小孟、漕河三个镇,共计十多万亩耕地。过去,这些耕地共分有1200块百亩方田组成,路路相通,沟沟相连,比较适合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管理,但是不太适合大型农业机械作业。针对这一情况,兖州区在多方调研、广泛征求乡镇干部和广大种粮农民意见的基础上,适时推出了建设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规划,将原有的百亩方田统一改造成适合大型农业机械作业的四方合一的300块400亩大方田。同时,将过去的机耕路和排水壕沟全部退路换田、退沟还田,这样就硬生生的增加耕地面积2900亩,土地利用率提高10%,机耕路、排水沟、涵管桥等田间基础设施数量减少50%。同时,农田用电全部铺设VLV22地下电缆;全部实行节水灌溉,轮灌周期2—3天,比过去缩短3—5天;每万亩建设土壤墒情及地下水位监测站一处,科学制定灌溉计划,提高灌溉效益。
在种植的模式上,示范区内全部实行兖州独创的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宽幅精播等新型增产模式。而在播种、施肥、浇水、喷药等管理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粮食生产全程实行大型机械作业。2014年,示范区小麦、玉米平均亩产分别达到600公斤和700公斤,核心示范区全年平均亩产基本达到吨半粮。示范推广化肥机械化、精准化、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和生物、物理等绿色防控技术,在保证粮食不减产的前提下,力争施肥量减少10%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
兖州的农业生产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为推动示范区建设,从2014年开始,兖州区以土地入股、转包、承包的形式促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截止目前,流转面积占兖州耕地面积的48%,其中土地全部流转的村50个,涌现出100亩以上种粮大户169户,注册成立农民合作社505家、家庭农场65家,富余劳动力全部“转移”从事二三产业。(王越 王和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