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的自由之路·调查
女性的乳房因为被附加上了太多的东西而备受折磨,以至于有人兴起了“拯救乳房”运动,但更多的情况是,当病变的乳房不得以通过保乳术来拯救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哭泣的“乳房”?
得了乳腺癌一定要切除乳房吗?在对抗疾病和保持女性身体完整之前,乳腺癌患者如何抉择?近日,本刊记者走访了济南各大医院乳腺科与部分整形美容医院,对乳腺疾病患者与胸部整形女性进行了调查。
手术台上“逃跑”的乳腺癌患者
山东某医院乳癌科主任江泽飞曾在飞机上与临坐的刘女士交换名片。当他把名片递过去的时候,刘女士的表情似乎在说:我希望永远不要再见到你。但是,没过多久,江泽飞就接到刘女士的电话:刘女士患上了乳腺癌,碍于面子一直羞于和家人朋友启齿,由于没有正规治疗,很快复发,需要治疗。
更让江泽飞哭笑不得是,刘女士“逃下手术台的”。“刘女士在当地医院检查就绪躺到手术台上,打了麻药准备开刀切乳时,突然改变主意,希望刀下留人。”
从手术台上下来后,刘女士找到了江泽飞。“我看了她的病历以后,觉得她可以不用开刀了。” 江泽飞一直希望乳腺癌患者应该明确的是,切除乳房也有可能复发转移,而保留乳房并不增加转移和死亡风险。
在江泽飞的行医过程中,从手术台上“逃掉”的女性患者并不少见。近期发布的《中国乳腺疾病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市中乳腺癌的死亡率增长了38.91%,乳腺癌已成为对妇女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大城市女性肿瘤的第一位。在无症状女性人群中,各种乳腺疾病患者竟达到52.4%,此发病数大大高于女性其他慢性常见病而占首位。其中仅患乳腺增生的妇女数高达49.7%。
山东省防癌协会资料显示,乳腺癌已成为济南女性的“第一大杀手”,每1万人就有3个乳腺癌患者。全国乳腺癌防治会协会会长董孝波说,乳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国外都在下降,而国内却在升高,且患者呈职业化和年轻化趋势,50岁以下的女性占40%。
“这是工业化、环境污染等等带来的极大恶端。”在江泽飞看来,现代女性的一些生活计划没有按照女性本身的规律去施行。比如,本来可能二十七八岁可以生孩子,但为了工作晚一点结婚、生育;有的不生育,或者说生育了不哺乳。“对于越来越年轻化的女性患者,乳房切除手术甚至比死亡还可怕,医生看到的是需要切除的病坏肌理,而女病人揪心的则是女性尊严和自身的完整。”江泽飞说。
切与不切的悖论:“家里的一根柱子坏了,是不是要把房子都拆了?”
“乳腺癌的治疗既需要医学技术,更需要人文关怀。”江泽飞认为,早期发现可以治愈。而早期病人完全可以保留自己完美的乳房,而并不影响疗效。“一个小瘤子长在乳房上。就像家里的一根柱子坏了,我们是不是要把房子都拆了呢。”
医学专家对乳腺癌的认识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自1882年起,医生对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强调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最大范围切除。到了1950年之后,某些学者考虑到乳腺癌会向胸骨旁淋巴结转移,于是提出扩大乳癌根治切除术。这种大范围的清扫,并没有提高生存率,却给病人带来更多的身体伤痛和心灵创伤。
随着医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专家认识到,乳腺癌属于全身性疾病,扩大切除范围并不能根治肿瘤。在此认识下,出现了保留胸肌的改良根治术,以及后来的保乳手术,即只拿掉乳房癌种和腋下淋巴结,在其他治疗的辅助下,可以保证同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且使患者拥有完整的身体。
到今天,随着各种新的分子诊断、分类诊断技术不断地应用于临床,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患者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治愈率更是可以达到90%。乳腺癌目前的治疗仍然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其中,乳腺癌的药物治疗仍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化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近年来,这三个领域分别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新的药物的问世、大型研究长期随访数据的发表以及治疗观念的改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