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本报记者 马云云 孟敏 喻文 穆静
一条路好几个路名、一些新区内道路已经建好了,名字却还没起好……地名到底该怎么起,才能既好记又体现省会特色?15日,济南市召开地名工作调度会,会上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鲁豫强调,地名工作要体现战略性、科学性、时代性,提出更具文化品位的地名预案,道路命名要避免出现“一路多名、一名多路”的情况,已存在此类情况的道路,要找到补救办法。
随着济南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生地名成倍增加。据统计,截至目前,济南共注销地名218个,占新中国成立前地名总数的35%,命名新地名2379个,是新中国成立前地名总数的4倍。
随着新地名的大量出现,新问题随之出现。杨鲁豫指出,随着城市化和旧城改造进程加快,大量深具文化底蕴与特色的老地名不断消失,出现了不少缺乏文化认知的媚外低俗的名称,地名管理不规范、不统一的无序现象较普遍,给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在济南市两会上,曾有代表委员建议对这一现象进行规范。
“今后地名命名工作,尤其在道路命名中,不仅要考虑济南市民的需求,还要充分考虑外来群众、游客的需要。”杨鲁豫说,道路命名要尽量避免使用村庄、企业、小区、单位名字,新建道路命名要避免“一路多名、一名多路”,对过长道路可在坚持一个路名的前提下,以“东、中、西”或“南、中、北”加以区分,使得指向性更加明显,沿街单位门牌更加好找。对于已经存在“一路多名、一名多路”问题的道路,要积极研究对策、找到补救办法。
作为省会城市,济南的地名要体现省会特色和山泉湖河城的泉城特色,要体现出济南深厚的文化内涵,杨鲁豫要求,济南应突出历史底蕴、文化传承和地域特色,打造富有魅力的地名体系。舜文化、泉文化、龙山文化、名士文化等最能代表济南地方特色的文化,都可以在地名中充分体现。把握地名命名的规律,对于因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带来的地名命名更名,要本着易找好记、方便市民的原则,透过城市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特征,提出更具文化品位的地名预案,使新地名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层次化和序列化。
对一些地名命名跟不上规划的现象,杨鲁豫要求,新地名的命名,要适当超前,从新建道路的规划阶段起,相关部门就应加强沟通、着手研究道路的命名,使道路在规划建设到建成使用,保持名称的一贯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