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看展览去了吗?村西老汪家的俩孩子考上研究生,都上‘光荣榜’了!”
“那可不,还有人家芝光家的媳妇孝敬老人,也是榜上有名。”
“啧啧,真不错。要我说,咱们也得好好孝敬老人,积德行善,争取明年咱也露露脸,光荣光荣,给咱也拍个大照片……”
近来,随着兴隆庄镇“文明在行动”巡展活动的深入开展,展牌上的“明星人物”成了群众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话题,引得村民们竞相效仿,一场学模范、讲公德的“文明风暴”席卷兴隆庄大地。
创新:实践催生新思路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精神文明的支撑,精神文明的推进离不开乡村文明的助力。2011年4月,山东省委、省政府组织实施的乡村文明行动,拉开了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序幕。站在全局的高度,乘借政策东风,兴隆庄镇把提升公民文明素质,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当作头等实事来抓,举全镇之力,拉高标杆,比照先进,用心用力抓好创建的每个环节,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为乡村文明创建作出最好注解。
该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配套地将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领导干部包片包村,责任部门包靠社区村组等“一揽子”强有力的措施,使乡村文明行动工作的组织效力层层叠加。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他们围绕强基础,建成了15个村级健身活动中心、26个农家书屋和12家文化大院;围绕抓活动,组织开展了“好婆媳评选”、“星级户评比”及各类文体比赛活动;围绕建队伍,他们建成了180人的志愿者和7支群众文体队伍……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如何加强载体设计创新,如何找到一个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具说服力的活动载体,一直是党委、政府苦苦思考的问题。几经调研、几经探讨,将土生土长的道德模范开展巡回展这个思路应运而生。
亮点:身边榜样点燃热情
有了好思路,关键在落实。他们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队伍,进村入户搞调研,与干部群众促膝交流听呼声,很快一批社会反映好、群众认可度高的“草根”代表脱颖而出。为了保证活动的真实性,他们又组织人员,历时一个多月,对海选出的先进人物事迹逐家逐户进行了调研核实和整理挖掘,最终遴选出贴近群众生活的先进人物55个,先进事迹104个,并以图文并茂、音画共赏的形式,精心制作了创业、尽孝、和睦、奉献、治家、行善、守法、民主、发展、谐美10个主题展板,“文明在行动”大型巡展活动也随之拉开序幕。
一个先进人物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他们在不同岗位、不同环境始终践行着文明,操守着道德,追求着高尚,成为兴隆庄镇一道最靓丽的风景。此次展出的先模人物、先进事迹均来自本镇的村庄、企业、教育等行业,他们中既有奋战在支柱企业的创业干将,也有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的普通岗位上敬业典型代表;有善心待人,让他人生命在自己呵护下得到延续的“好邻居”,还有大爱为学生儿童撑起幸福天空的人民教师;有用柔弱的双肩承担起照顾家人生活重担的普通农民,还有助人为乐,不计回报的先进典范等等。
“这种用群众身边事、身边人教育引导群众的方式,让人们更加觉得可信、可亲、可学。”一位兖州市委领导看了巡展活动后,深有感触的说,“他们让平凡变成了不平凡,传递着人间温暖,传递着道德的力量。”
生动鲜活的日常事例,触手可及的平凡人物,摆脱了以往那种单一说教的形式,激发了大批村民参与热情。在活动开展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个活动现场无一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先后有2.5万群众参与其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与欢迎。
嬗变:人人都是文明支点
先进典型是一本教科书,是一面旗帜,是一个导向。在道德榜样的带动下,人们的公德意识得到明显提升,村风民风得到了彻底转变,处处呈现出一片安定祥和、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
如今,在兴隆庄镇酗酒赌博的少了,好人好事的多了;打架滋事的少了,孝敬父母、邻里互助的多了;农民在农闲时在一起喝酒、打扑克的场景少了,而“农家书屋”里学习知识的人多了。近三个月来,全镇涌现出各类好人好事150多件,敬老院接受社会捐助12次,钱物价值10万多元,40个村庄中38个实现治安案件“零发案”,39个村信访案件“零发生”,遵纪守法、崇尚文明的社会新风正在形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