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云镇郑小楼村立足实际,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生态村建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立足点,逐步实现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完善“基础”,改善村内环境。近年来,该村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截止目前,全村镇共新修和改建各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0余处,修建高标准机井5口;完成了1000多米的硬化道路铺设和生产路整修,新上和维修路灯15盏,设置垃圾桶25个,铺设路边沟渠建设2000多米,在村头修建了小花园,实现了村内环境的净化美化。
发展“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由传统农业向生态现代农业转变,不断深化全村种植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农村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沼气池建设、饲料青贮等方式,走出了一条“种植-养殖-节能-环保”四位一体的农业循环经济协调发展之路;村90%以上的农作物秸秆实现了综合利用,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链。
抓好“队伍”,保障工作落实。确保有“序”开展,实行村两委和保洁员互帮管理制度,切实实现“四有六无”,即有人管、有设施有制度、有保障;无暴露垃圾,无水面漂浮物,无乱贴乱画,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绿化树地无杂草垃圾;确保工作见实“效”,把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列入村年度目标任务,严格按照与上级签订的各项责任落实到位,由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对保洁员工作进行评价,实行绩效管理;“管”理无漏洞,在加强保洁员管理的同时,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同时,动员老党员和青年协同管护,确保环境整治不留死角。
打造“特色”,建设富裕村庄。该村紧抓辣椒、大棚菜、葡萄产业,与村内两家辣椒烘干企业做好对接,主打村内绿色产业品牌,鼓励农户发展辣椒、蔬菜、食用菌种植。同时,积极与全镇各大专业合作社和超市做好对接,从而实现村内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结合。(肖磊孟凯)
王连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