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近年来,鼓楼街道按照村务公开规范化建设的要求,以村务公开为抓手,积极探索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新机制、新载体,确保村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组织、宣传、文化、纪检等部门全面参与,加强了对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在组织办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保证村务公开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同时,街道成立了村务工作监督小组,负责对各村居村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力争做到机构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办公地点落实,保证街道村务公开工作有组织、有安排、有步骤地推进。
健全自治体系。重新对各村村务公开专管员、理财小组长等人员配备情况进行了摸底,对人员不明确的村督促村“两委”明确专管员,对不能工作或工作不得力的人员进行增补或调整,并就各自的工作职责进行重新明确,使街道、村级村务公开工作不脱节,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
强化阵地建设。一是出资在24个村居建立了室外村务公开栏。室外村务公开栏总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公开栏为橱窗式、水泥墙或水泥黑板,公开栏目按政务、事务、财务、公开承诺等栏目设计。公开栏上方设有遮雨板,确保村务公开栏公布的内容保留7日以上。二是在村居活动室内规范设置固定公开栏。将村居干部照片、姓名、职务、工作职责,村居两委班子成员分工情况及办公电话向居民公布。三是通过电教播放、党员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等多形式通报村务工作,力争让更多群众更清楚地了解村居工作。
完善公开内容。街道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在巩固村务公开已有的“六公开”成果的基础上,重点督促各村将中央为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增加的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如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等纳入村务公开的范围,促进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在农村的落实。同时突出将党务、财务、村务、“民主日”活动作为公开重点,并达到逐项、逐笔公开的目的要求。
(孟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