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吃得津津有味。
10月23日讯 据《齐鲁晚报-今日运河》报道,22日中午,任城区石桥镇中心小学,学生们吃起炖酥肉来格外香。目前,济宁市已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用于改善这些学生的伙食。今后,在校孤儿按每年365天补助,每生每天补助10元;低保家庭及其他家庭困难学生按每年在校200天补助,每生每天补助3元。
餐厅的菜谱一天一个样
22日上午11点40分,石桥镇中心小学,学生们排着队走进学校餐厅。“今天吃炖酥肉,孩子们都排好队啦。”餐厅的工作人员维持着学生们的秩序。
走进餐厅,学生们已围坐在一起,开始享用美餐。记者看到,每个学生有一个搪瓷缸,吃得快的学生已把酥肉吃干净,正拿着馒头蘸菜汁。记者走到学生们中间,“比以前好吃,我们吃的也比以前多。”三年级的几个学生边吃边说。
杨秋波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在他的办公室,杨秋波拿出了前几周的菜谱,记者在第四周的菜谱上看到,周一吃的是鸡脯丸子,周二吃的是炒土豆丝,周三吃的是滑肉片,周四吃的是炒豆腐丝,周五则是炒辣子鸡。“餐厅的菜谱一天一个样。”杨秋波介绍,早餐也是多种多样,不仅有大米汤、南瓜汤等,还有炒菜。
学校副校长张庆伟介绍,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后,餐厅的菜品有了很大的提升。以前用餐结束后,工作人员总要清理很多剩下的饭菜,现在很少有学生剩饭。
领到就餐卡学生很高兴
石桥镇中心小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补助就餐卡,上面印有编号、学生姓名、所在班级以及家庭住址。同时还标着“学生凭此卡,可在学校享受就餐补助”。
杨秋波介绍,这些就餐卡是困难学生获得补助的凭证,每张卡有两份,学校和学生家庭各保存一份。为了学生们的隐私,从申报到发放补助卡,学校都是私下进行的。想申报的学生,直接来办公室报名,发放就餐卡时,也是让学生来办公室领取,或直接交到家长手中。”四年级4班的班主任陈亚军说,考虑到孩子们的自尊心,受资助学生的名单也没有公布。
提起就餐卡,孩子们很高兴。尽管他们不了解这些补助的意义,但他们的家长都感到很开心。
张庆伟表示,石桥镇中心小学7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因为上有老、下有小,所以学生家长肩上的担子非常重,往往是一人供全家。营养改善计划多少能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全市陆续启动改善计划
学校一共收到500多份申请。杨秋波介绍,首先是学生个人申报,然后班主任走访申请学生的家庭,和村委会核实后,学校与之前掌握的资料相结合,最后确定名单。
陈亚军介绍,他走访了13个家庭,这些家庭的经济状况确实困难。比如我们班有个学生,从小就身患疾病,家里光为他治病就花了20多万元。这笔数字,对于农村家庭来说,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伊始,济宁市陆续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校孤儿按每年365天补助,每生每天补助10元;低保家庭及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每年在校200天补助,每生每天补助3元。
据了解,各学校有食堂等就餐条件的,将补助资金打入学生就餐卡或以饭票形式发放到学生手中;学校暂时没有就餐条件的,采取个人或家庭托餐形式,为学生统一办理营养餐银行卡,直接将补助资金打入学生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