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西:最后的船上小学 来源: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农科频道《热线村村通》
孩子们已经习惯了穿着救生衣上课,划船已经是本能(视频截图)
齐鲁网10月30日讯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热线村村通》报道,在山东省微山县的高楼乡,微山湖的西南角上漂浮着一所船上的小学。孩子们上学的交通工具是船,而他们不论上课还是下课,不论玩耍还是生活都要配备的东西,就是“泡浮子”(救生衣),因为不用这个,孩子们会“经常落河,沉下去”.
2012年9月10号,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台央视和教育部联合录制的教师节晚会,其中的一个场景就是建在船上的小学,也就是记者要去探访的目的地。
记者来到了八段河,沟通着微山湖和京杭大运河。村民们大多以船为家,靠驾船捕鱼和运输为生。微西小学之所以建在船上,为的就是方便村民们的生活。
正在讲课的就是微西小学的校长王升安老师。说是校长,实际上这微西小学连他本人在内一共只有两个老师。而这位女老师不是别人,正是王升安的妻子魏桂芳。
魏桂芳现在依然是民办教师,每月的工资只有三百块钱。在微西小学这里,没有语文老师或者数学老师这样的分法,魏老师负责学前班和一年级的全部课程,王升安负责二年的全部课程。
校船的西侧有一块小小的陆地。这区区几十平米空地,就是孩子们的操场。虽然设施简陋,可一到下课的时间,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天堂。
微西村几乎家家都住在水上,就是到邻居家去串个门儿都得划船。微西小学的学生全是土生土长的微西村人,划船对他们来说那是小菜一碟。
孩子们说,他们身上都要穿着“泡浮子”(救生衣),因为“我们有时候会落水,不带这个东西会沉底,这是王老师让我们都得带”.
微西小学只有学前班和一年级二年级,现在在校的学生一共只有三十四个人。到了三年级,孩子们就得到十几里水路以外,去念寄宿制的中心小学。学校虽然不大,但教学的成绩在高楼乡的所有小学当中却总能名列前茅。
中午吃饭的时间,大多数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在微山湖里打渔。如果赶来接孩子,三四里的水路来回就得两个多小时。所以孩子们都不下课,还是在学校里。长久以来,这微西小学的作息时间都是为村民们的生产时间服务的。
微山小学每天下午放学的时间是三点。两点半多点,不少孩子的爷爷奶奶就划着小船聚到学校周围。不一会儿功夫,其他的孩子都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接走了,只剩下两个小家伙依然孤零零的站在学校的船头。
这个名叫陈营举的孩子说,“我爸爸妈妈一般都得忙到晚上五六点钟。我要不就在学校等着,要不老师就把我接到他们家去,爸妈到老师家接我”.
趁着放学的工夫,王升安老师带着记者参观了学校的少先队活动室。他说,“这是我们在北京参加活动的照片,这是我一生当中最大的荣耀。这里边这是电脑,济宁市教育局刚刚给我们配的,很快就能安装起来了。我也不大会用,我儿子答复我说,他会定期过来教孩子们。国家给配了就一定要用起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