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项目尽可能少点
10月31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进行了分组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要最大限度地还原自然保护湿地。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文华首先发言。“如果不加以保护,今后胶州湾会越来越小,对于青岛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幸福指数都有影响。”
“岸线的规划和利用一定要合理、科学、美观,整理岸线要尽可能还原自然,不能太多人为的东西。”王文华说,整体规划的思路和大的架构他很赞同。“对胶州湾要有序保护,不能再填了。”王文华说,房地产项目要尽可能少一点,可以多扩大湿地和绿地的范围。
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员会主任委员邱一麟提出,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湿地,最大限度地还原自然。“河套地区的红线建议退到湿地保护线,我还是比较赞成三线合一。”邱一麟说,现在整体的岸线规划有了,但是具体的位置如何规范利用还需要专业机构、科研部门、现场视察等具体制定。“岸线整理是一个非常长的过程,建议每年都要对岸线检查一次。”此外,他还提出,一旦岸线确定了,土地利用方面也应该有一些规划 。“ 哪些可以在岸边建设,哪些不可以也要有个规定。”
“我有一个关于规划依据的问题。是以2005年的9号议案为依据还是以现在的现状为依据?”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陈维民告诉记者,若以现在的现状勘定,是不是对一些现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许可?这是否合适?陈维民说,这个一定继续研究 。“查看是否有批准,对于没有批准而动工的一定要坚决依法处理。”
组成人员王树德说,对胶州湾的保护要遵循跟踪保护的原则。组成人员刘永誉表示,现在胶州湾的现状不容乐观,就要坚决进行终极性和永久性的保护。
“在岸线保护上应该设立界碑,有个显著的标志。”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高岩表示,要让市民知道过了这一条线再往里面就不能搞建设了。他还提出要关注胶州湾水动力的变化。
此外,在胶州湾大桥建设的时候进行过环评,现在也应该进行后期的评估测评。
湿地变少,鸟儿也在减少
“我看到半岛都市报对胶州湾保护的报道特别高兴,我们的母亲湾是要好好保护了。”10月31日,青岛市野生动物救助协会副会长张世平给记者打来电话,讲述了作为一名野生动物保护者对胶州湾的情结。
张世平告诉记者,胶州湾作为一个丰富的资源成为很多鸟类的栖息地。“以前我们看到有大片的芦苇,有很多的水鸟前来觅食,以前甚至有人看到过天鹅。”张世平说,他们几乎每周都会去胶州湾,但是当看到一些湿地被破坏时心情格外沉重。“ 以前的湿地变成了楼房,鸟类回到以前栖息的地方结果环境都变了。”张世平说,有人的地方就没有鸟,看着越来越少的湿地,他们打心底里着急。
“湿地本身就是个宝贵的资源,尤其对于调节水源和净化水源有重要作用。”张世平说,他是1989年来到青岛的,当时青岛适宜的环境让他特别喜欢,而近两年来他发现在青岛却有沙尘天气出现,让他特别担忧。“这是大自然给的惩罚,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得不偿失。”张世平说,岛城现在发现的鸟类有300多种,其中胶州湾湿地实地探访鸟群数量很多,每年都有很多从西伯利亚来过冬的候鸟。“现在主要是湿地鹭类,鹬类等鸟类。”张世平说,“不过总体感觉数量不如以前多了。”“很多候鸟也会安家落户到青岛,但是如果湿地不得到好的保护,很难让鸟类继续选择青岛。保护母亲湾人人有责,一定要让鸟儿有家可归。”他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