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这是在墨水河入海口处拍到的成群野鸭。
10月27日,《环胶州湾保护控制线划定与岸线整理规划方案(草案)》公布后,胶州湾保护成为岛城市民热议的话题。10月31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市规划局局长王亚军介绍了规划方案的情况 ,并回答了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问题。在情况说明中,王亚军表示,此次规划的目标是实现永久性地保护。
5条保护线
●胶州湾水域保护控制线(蓝线)
●围填海控制线(黄线)
●生态湿地保护线(绿线)
●近岸地带禁限控制线(红线)
●环胶州湾岸线
岸线整理分段进行
王亚军介绍说,“这次环胶州湾控制线的划定综合考虑了胶州湾自然要求等状况。有5条保护线,在有些地方有重合之处。”
王亚军介绍说,这5条保护线分别为:第一条,胶州湾水域保护控制线,也就是“蓝线”;第二条,围填海控制线,也就是“黄线”;第三条,生态湿地保护线,也就是“绿线”;第四条,近岸地带禁限控制线,也就是“红线”;另外还有一条就是环胶州湾岸线。
“本次规划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胶州湾水域面积和水动力。”王亚军告诉记者,本次规划方案中涉及的湿地主要类型为两类,第一类是由河流河口的滩涂等构成的自然湿地,第二类是养殖池塘、盐田等覆盖水域充满了水的人工湿地,“希望这几条线能把这些湿地保护好。”
对于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邱一麟提出的“岸线整理如何规划”的问题,王亚军解释说,环胶州湾岸线的设计已经开始进行,岸线整理要分段进行。
7年水域减少19平方公里
据王亚军介绍,这次规划方案的制定调取了不同时期的地图与地形图,“我们把1863年到1935年及1966年到1992年的胶州湾水域面积的和演变历程做了分析,从2000年到2005年,这个期间的胶州湾岸线基本稳定,这时的水域面积是362.6平方公里。2008年到2012年期间,2008年胶州湾水域面积是350.2平方公里,2012年胶州湾水域面积是343.5平方公里。”王亚军表示,根据监测,从2005年到2012年胶州湾岸线有13处地方发生了变化,水域面积共减少了19.1平方公里,其中海西湾、前港湾等区域面积减少最多。
这13处变化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关注,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陈维民问到,“这13块中哪几块是未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没有经过规划或海洋部门批准而擅自用的?”对此,王亚军表示,从市规划局的角度来看,大沽河和洋河所辖区域是处在规划区的范围,“但是由于体制的关系我们没有规划手续,下一步应当把它纳入到这个区域来进行管理。还有个别的几个区域,像胶州湾大桥周边的有些部分还没有手续。”
19条入湾河流要治理
王亚军还介绍了环胶州湾区域的污水处理厂分布情况、入湾河流、水质、现状岸线类型等情况,“汇入胶州湾的入湾河流一共有19条,如果这些河流流域治理不好,那么胶州湾就会变成一个‘污水湾’了。根据环保局的一份数据,胶州湾的水质有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和劣四类之分。”
对于如何“守住”保护线,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刘学政提出,划了线之后应当重点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和执法措施 ,“胶州湾的保护涉及到方方面面。在规划之后能不能考虑成立一个部门协调?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GPS的定位、网络监控、群众举报等加强日常巡查?”对此,王亚军表示,政策法规确定后,以后肯定要采取强有力措施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