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中方邀请,160多名俄罗斯客人10月上旬前往中国,住在50个北京市民家中,同吃同住,体验中国的文化与传统。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中国又给他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这真是有滋有味的生活!”
亚历山大·斯米尔诺夫在俄罗斯经营着一家文化交流基金会,他与妻子叶卡捷琳娜、7岁的儿子弗拉德一同来到中国,“住在中国人家里,亲身体会了他们的生活和文化传统”。
斯米尔诺夫承认对中国了解不多,但他透过一些细节捕捉到中国人的真实生活状态。每天早上,斯米尔诺夫看到一名女士拎着一把太极剑从窗前走过,好奇的他跟到公园,看到很多女士在舞剑锻炼。“一问才知道,她们大多数人都年过六十了。她们健康而乐观,很有感染力。”
叶卡捷琳娜说,中国人尊重长者也令他印象深刻。她看到很多中国家庭都是三代人共度节日,吃饭时孩子们总是先给老人倒茶夹菜,旅游景点常能见到年轻人搀扶老人。“老年人没有被遗忘在家中,儿女们把他们照顾得很周到,令我们非常感动。”
而对于小弗拉德来说,北京之行新奇而有趣,他说最难忘的是爬长城和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这期间,他和中国小朋友一块踢毽子、剪纸、下中国象棋、放风筝,但他的最爱还是中餐,“特别是北京烤鸭”。
通过几日朝夕相处,斯米尔诺夫一家真切感受到,中国人恬淡、随和、豁达,“这真是有滋有味的生活!”
“这是一块孕育了古老文明的土地”
叶卡捷琳娜·谢列兹涅娃是莫斯科“马涅什”展览中心国际展览项目负责人,作为一名老博物馆人,她最感兴趣的是中国人的文化生活。
谢列兹涅娃说,自己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丰富的藏品所折服。“很多锈迹斑斑、年代久远的文物提醒着我,这是一块孕育了古老文明的土地,令我心生敬佩。”中国国家博物馆当时正在举办“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这对谢列兹涅娃来说是个意外惊喜,“这是难得一见的高水平展览,说明中国政府重视文化投入”。
普通中国人勤劳、好客、快乐,这也给谢列兹涅娃留下美好印象。她入住的家庭收拾得一尘不染,小区也非常整洁,每天早上能看见老人们在小区里做操,“我们也兴致勃勃跟着一块做”。
谢列兹涅娃2007年访问过北京,她觉得现在的北京变得“更漂亮,更干净,绿地更多了”。在她看来,中国人安居乐业,国家努力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为民众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
“与孩子们分享对中国的美好印象”
尤里·纳格尔尼亚克在俄罗斯国家杜马俄中议会合作委员会工作,因为工作关系,他多次到过中国,“每次去中国,都能感受到这个国家充满活力”。这次活动,他带上了大儿子斯坦尼斯拉夫、小儿子安德烈及儿媳玛莎,因为“想与孩子们分享对中国的美好印象”。
中国的所见所闻完全超乎他们的想象这个多元且现代的国家鲜活地呈现在他们面前,无论旅游胜地、城市风貌、文化传统、市井生活还是中国菜肴,无不给他们留下难忘的印象。“除了惊喜,还是惊喜!”
纳格尔尼亚克5年前第一次到中国,这5年间,中国发生的巨变令他深受震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每次去中国,都能感觉到这个国家充满活力”。纳格尔尼亚克和中国人聊天时,发现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纳格尔尼亚克一家还参观了慕田峪长城,这座气势恢宏的建筑令他们惊叹。他说:“长城让我想到中国人的性格勤劳、坚忍,富有创造力。”
作者:卢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