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看网页、邮箱,看看有没有数据需要更新更正。然后全天随时监控疫情数据,动辄还要以近乎7×24(每周每天连续24小时)的方式连轴转……
新冠疫情暴发几个月以来,这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生董恩盛和杜鸿儒每天的常态。
全球政府、媒体、专业人士奉为圭臬,日点击量超过10亿次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全球新冠疫情数据地图,就诞生在这所学校两名中国博士生的个人电脑上。
故事,还得从两个多月前的一杯咖啡说起。
全球疫情数据No.1,从一杯咖啡开始

1月20日星期一是美国的马丁·路德·金纪念日。法定假日与周六日连成了一个小长假,这使董恩盛和杜鸿儒导师劳伦·加德纳原定每周一的组会推到了周二上午10点举行。
24个小时之前,钟南山院士刚刚通过央视直播画面向全世界确认了新冠病毒人传人和医护人员感染的情况,美国也在同日确诊了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周二一早,董恩盛已从新闻得知武汉可能即将“封城”的消息,对国内的情况有些担心。

但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刚刚结束假期的师生正一身轻松。假期里举行了博士资格考试,董恩盛和杜鸿儒都顺利通过。导师加德纳教授给每人买了一杯咖啡,大家边喝边聊,从假期生活聊到下学期的研究计划。
师生三人所在的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土木和系统工程系的系统科学和工程中心,加德纳教授在学校的传染病学院挂职,他们的研究方向包含系统工程、数学建模、网络分析和流行病学。

喝着咖啡,加德纳教授问董恩盛:“你知不知道最近中国的新冠肺炎很严重?”
2019年5月,董恩盛就曾设计过一个美国麻疹风险的地图,被纽约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媒体报道。这次,加德纳教授向董恩盛建议,针对中国的新冠疫情再做一个数据地图。
“因为有做美国麻疹地图的经验,基本上我只要把麻疹换成新冠肺炎的数据就可以完成基础工作了。”当天晚上,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全球新冠疫情数据地图便在董恩盛手中应运而生。不过这时的地图默认视角还只限于东亚地区。
2月1日,杜鸿儒也正式加入了这项工作中。每天起早贪黑维护疫情地图,关于中国疫情的数据,两人主要通过中国国家卫健委和丁香园网站获得。
“随着确诊病例在更多国家出现,一个明显的对比是,中国方面的数据在呈现形式和及时性上都要好非常多,为数据获取和录入带来很大便利。”董恩盛告诉北京日报客户端,起始阶段,其他国家的疫情数据主要来自媒体,直到现在,全球疫情已非常严重的情况下,美国具体到一些郡县的疫情数据都难以从公开渠道获得,“但是中国的话,从各县、市的卫健委基本都能相对容易地找到相关数据。”
这张图,缘何成为全球关注中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