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东城区和西城区人口普查办公室懂得到,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前期试点工作已基础结束。东城、西城户口在而人不在的人户分别比例,预计将达四成。
近十年中心城区人口大批外迁,据两区人普办预计,今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东城的人户分别比例将从两成增至四成,西城在本来40%的基础上还要增加。
据调查,导致人户分别的重要原因是很多家长想让孩子上名校,所以有的将户口寄挂在亲朋家,还有的把户口空挂在了公共建筑物上……
摸底
现状:中心城区大面积改革,老胡同变成金融街
原址都不在了户口还没迁走
本来的地址都不存在了,可到现在,许多户口还没迁走!
在东城,危旧房近些年进行了大面积改革,像东直门内南、北小街,朝阳门内南、北小街,小平房都变成了高楼或绿地;平安大街上世纪90年代进行了改革,不少居民搬迁到了朝阳和大兴。
可是,相当一部分居民户口还留在老地址。类似情况也产生在西城。
南小街20号至66号间的双号地址2000年就拆迁了,十年后成了社保大厦和燃气大厦;西养马营、锦什坊街等胡同现在变成了金融街;新街口西里一到西里四,有西教厂等好几十条胡同,现在都改成了新小区。
胡同都找不到了,不少老住户户口还留在这些处所。新街口街道人普办副主任李富告诉记者:“很多老住户不愿意迁走户口,光南小街社区的放弃地址就能占到七分之一,有些小区比例更大。”
市民:为孩子上名校落户亲朋家
老处所和老居民都不在,户口却在,啥原因?
西城区人普办相干负责人分析,因为中心城区教导等资源相对丰富,很多老居民因孩子上学等原因,迟迟不愿把户口迁走。
据懂得,东城和西城有不少国内著名的中小学校,甚至是国际著名。而本市采用的是按户口归属分片就读政策,于是,为了能让孩子进名校,很多家长想方设法把户口落在名校附近的亲戚、朋友家,形成空挂户。
200平宁可换西城50平
严女士就是想要孩子上名校早做打算的一位。她和先生都是10年前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工作的,现住在南城永定门外一小区200平方米的跃层里。年初她怀孕了,刚知道怀孕就开端“未雨绸缪”。
听说西城名校多,她便打算在西城某著名小学附近买房。按目前的西城房价盘算,把200平方米的房子卖掉也就能买一套50来平方米的二手一居室。
但小两口感到:“为了孩子将来能上名校,有个比其他孩子高的起点,居住条件差一点也值得。”
普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本来住在名校附近的居民不愿迁走户口外,像严女士夫妻这样,为了孩子上名校,不惜“血本”买下名校附近房产的人并不少见。
影响现状:很多居民接洽不到,信息无法填写
家长之间倒房形成多个空挂户
名校每年招生季都门庭若市。家长通过买学区房等各种措施,挤破脑袋都想进去。等孩子一毕业,这些家长再将此处房产卖给同样盼望进名校的孩子家长。近5年时间,一所名小学周边房价从2万元/平方米一直涨到现在的4.6万元/平方米。
卖主不迁出户口,买主又迁入户口,从而形成卖主成为没有房屋所有权,也不居住在此地的空挂户。甚至还有一套房子经多次买卖,挂了多个户口,多次倒房后形成多个空挂户。
此外,有些学区房只为孩子上学应用,甚至还有几平方米的小平房,不合适居住,这也是导致人户分别的原因之一。
东城西城人户分别预计达四成
由于孩子上学等原因形成大批空挂户。西城区人普办相干负责人介绍,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西城查出40%人户分别。而十年来城市发展过程加快,中心城区人口大批外迁、房屋交易和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人户分别比例将进一步增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