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兖州:昔日“望天田”今成 “聚宝盆”

时间:2012-11-20 20:12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在漕河西小厂村过去一亩地的租赁费只有600百元左右,而如今通过土地流转,建成了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实行了订单农业,村民除每年获得1200元/亩的土地流转收益外,许多不能外出务工人员还可以通过参股或者打工,年收入近万元,这些都是农业综合开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结果。漕河提水站、泵站等大型水利工程建成使用,使项目区实现了灌排自动化,昔日的“望天田”今成旱涝保收“聚宝盆”。

近年来,兖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紧紧抓住国家大幅增加农田建设投资的机遇,通过全省公开竞争、现场陈述、专家评定的竞争立项方式,争取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兖州市北部,土地总面积2.58万亩,耕地面积2万亩,涉及10个行政村。项目区集中连片,坚持统一规划,分两年有序组织进行,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科学规划打造精品工程

兖州市农开办按照提高工程标准和建设质量的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统一布局,集中连片,整合资源,分年实施。在编制项目规划时,通过竞争性谈判,确定了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为兖州市高标项目的依托规划单位,并组织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漕河镇等有关单位专家集中办公。在编制项目可研报告时,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召开项目村村民代表会议,向群众宣传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同时对每个单项工程认真进行实地勘测,反复比较,尤其在提水站、二级泵站、桥、闸、井台等工程定位时,开发办和水利等部门技术人员坚持到项目实地考察,深入到每条沟渠、每块田地,使设计既符合行业规范要求,又符合项目区实际需要,在建设上不留死角,不留空白。把农田基础建设、生态治理与促进乡风文明、整治村容村貌紧密结合。

多措并举建设惠民工程

按照“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要求,兖州市开发办坚持项目高标准建设。一是水利措施。针对项目区无可利用地下水、地表水的实际情况。在西小厂村兴建提水站1座,并安装监测系统1套,维修汉马河上西厂闸1座,建设43座二级泵站统一安装射频器,集中控制管理。共开挖疏浚排水沟渠168千米,建设桥涵915座,更新配套机电井177眼,安装潜水电泵、射频器311台套。埋设地下低压管道126千米,地下低压电缆76千米。二是农业措施。本着节约土地,合理实用,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的原则,项目区建设田间机耕路84千米。通过规划治理,项目区内的农田都实现了田成方,集中连片;田间道路布局合理、顺直通畅;方田林网化,品种优良,环境优美;机械耕作,高产高效,土地处产率、商品率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三是林业措施。坚持生态优先,三大效益并重,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树种选择上选用多树种搭配,乔灌花结合,主要选用优质107杨树苗、优质法桐等10万株,确保林相整齐,改善树种单一的状况,种植结构更趋合理。四是科技措施。在强化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推广太阳能杀虫灯,安放在农田集中的机耕路旁,既减少了作物病虫害和农药用量,节约了生产成本,为农民减负增收,又生态环保,美化了村庄环境。聘请农业、水利、林业等专家,大力实施农业、水利、新品种、新技术等多项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7500人次,把技术传播到各个村,答疑解惑到田间地头,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科学种田水平,使项目区农民逐渐掌握优质高效农业的生产技术和工程养护基本知识。

开拓思路增加百姓收入

为提高灌区的灌溉效益,成立了“兖州市漕河镇贫水区农民用水者协会”。协会的成立,为小型提水灌溉区的管护和建设开创了新思路、新途径,为农村小型灌区的改革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广大群众在农业生产中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灌水成本,项目区年节水量可达156万m3,水费每亩地平均每年减少9元,节约工时费约70元,既减轻了农民负担,减少了水事纠纷,又提高灌区的维修管护水平。许多会员诚恳地说,“农民用水者协会真正是自己的协会,是真正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协会”。两年来,经过开发治理,项目区优质小麦、玉米耕亩年产由1005千克提高到1190千克,增产18.41%;新增粮食产量370万千克(2010年项目新增185万千克),增加森林蓄积量3万方,节水用水量156万立方,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万亩,新增种植业产值686万元,新增纯收益710万元,农民通过粮食生产年人均纯收入年增450元。

相关阅读
  • 微山:探索生态治理新路子 让塌陷地变“聚宝盆”
  • 微山:探索生态治理新路子 让塌陷地变“聚宝盆“
  • 林下经济成“聚宝盆”
  • 化雨镇:农业综合开发让涝洼地变身聚宝盆
  • 欢城镇“四加五减”营造优美环境

  • 上一篇:学习十八大精神 推动金乡县商贸物流区跨越发展
    下一篇:市中区2012年第四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