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卢兆敏 刘杰)小孟镇北安村的周保振作为一家之主,上有82岁的老母亲,下有两个上小学的女儿,妻子还患有精神病。周保振既要照顾年迈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还得兼顾着患病的妻子,根本没有时间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原来每月342元的低保金和生活补助根本不够生活开销。今年周保振遇到了好政策,
兖州市将城兖州市低保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农村低保每人每年2400元。提标之后,他们家日子好过了很多,低保金加上补助他们家每月实际能领到691元,比原来翻了一番,大大缓解了生活困难。
近年来,兖州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精力向民生集中、财力向民生投入、政策向民生倾斜成为该兖州市民生幸福的“三大密码”。
不遗余力保障改善民生,是该兖州市所有工作的目的所在。正因为时时处处为民着想,兖州市在全国首创了“先看病、后交钱”的医疗服务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开通了辐射城区中小学校的“助学公交线路”。民生蛋糕越做越大,民生财政投入由2007年的5.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0余亿元。相继建成启用了投资4亿多元的新一中,投资6.5亿元建设了新人民医院,投资5300多万元实现了城乡电子监控全覆盖。新出台了《城乡困难居民大病救助实施细则》,取消了二次救助和原来25种病种的限制,调整了救助标准和限额,在救助对象上增加了城兖州市三无人员和城乡孤儿。
为把好事办好,将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兖州市研究制定推进民生保障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年度计划,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并在领导力量、工作精力、资金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优先保证。对于实事落实情况,督查部门每月一调度每月一通报,随时召开工作例会解决实事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该兖州市在精力、财力、政策向民生集中的同时,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在注重民生保障普惠共享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关心困难弱势群体。此外,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规范化,创新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民生事业。规划建设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实行就业创业、社保医保等集中受理、一站式服务。探索建立城乡困难群众家庭民生档案,整合民政、人社等部门资源,提供捆绑式、一条龙服务。依托大型物业管理公司,建设家庭服务综合平台,为城乡居民提供家庭保洁、病人看护、水电维修、服务外包等生活服务,方便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就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