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方面,提出了打造“最美最清洁高新区”的目标。今年,高新区大力推行网络化城市管理,坚持属地管理与职能管理相结合,分块管理与全面覆盖相结合的原则,将全区所有街道、社区村居、广场绿地、项目园区划分了43个管理网格,并逐一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工作任务及目标要求,初步实现了城市管理区域和内容的全覆盖无缝隙。
加大创新驱动能力 建设国际化科技新城
济宁高新区在20年的发展中,最大的特点是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和培育主导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按照“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总体思路,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攻克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涌现出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
近三年,先后实施各类科技计划40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个,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个,如意科技、山推股份两家企业被批准为国家和省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区内多家企业获批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在培育主导产业方面,沿着“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光电信息、工程机械、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生物医药、纺织服装5大特色产业,建成了4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目前正打造中国“光电新城”、“全球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内知名的“动力之城”。
相对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西安、成都、苏州等发达地区的国家级高新区而言,济宁高新区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体制机制创新、创新驱动能力、高端产业培育等方面。
为了缩小这一差距,高新区正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化科技新城目标,以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大力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为重点,以积极引领区域转方式、调结构为己任,高起点打造创新之城、高新之城、生态之城、创业之城、和谐之城。
在创新驱动上,依托科技新城核心区、产学研基地、创新创意创业基地、科技中心和行业公共技术平台,借助与12所重点高校共建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建成全国一流的知识创新基地、淮海经济区科技创新中心。在打造高端产业上,重点培育LED 新光源、太阳能光伏、液压挖掘机等为主的工程机械产业,建成全球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壮大以重卡、电动汽车、汽车发动机、全自动变速箱等为主的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建成国内知名的“动力之城”。
到“十二五”末,园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成为促进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