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济宁:健全民生保障体系 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齐鲁网12月09日讯 据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报道,民生改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济宁市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健全民生保障体系,为群众打造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的幸福生活。
汶上县李庄村是个偏僻村落,来自市人民医院的王燕大夫却对每户人家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在济宁市开展的“万名医生进农户”活动中,她每周都进村入户,给乡亲们做健康检查,指导饮食用药。
济宁市汶上县李庄村村民李继友说,“满意,很满意,咱说实在的,你以前去看个病,你拿着钱,你个老百姓他就两眼看待,现在来家看病了,你还怎么说。要感恩,感共产党的恩。”
目前,济宁市已从市、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选派10512名医务人员,全市6000多个都有了自己的“保健医生”。
济宁市卫生局妇社科科长胡继民说,“上门送医服务,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一种探索,通过向老百姓提供免费的健康教育、基本的诊疗,提高了农村居民疾病预防的水平”
群众的满意度是衡量民生工作的唯一标准,除了鼓励各部门在服务群众上动脑筋、想办法,济宁市还建立考核监督机制,把群众的评价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济宁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每月都会进行一次针对民生话题的电话访问,相关区县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必须现场旁听。年底调查中心形成调查报告,对各部门、区县的满意度进行公开排名。市里把这项结果作为干部奖惩任用的重要参考。
济宁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主任刘振说,“听到百姓真实的声音,听到老百姓的建议和诉求,对他(干部)下一步的工作将是一个很大促进,他在制定政策和落实一些措施上,就能够有的放矢”
针对群众集中反映的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济宁市专门制定并实施了《学前教育三年规划》。按照计划,到明年底仅任城区就将新建24所公办幼儿园,是过去五年的总和。
济宁市任城区教育体育局局长戴兴岭说,“区里综合考核的时候,教育这个分值你如果完不成,就扣掉总分值的50%。这样就促使各镇街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幼儿园的建设任务。”
在不久前召开的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大会上,济宁市还确定,五年内,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实现倍增。到2015年,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新增保障性住房3万套,基本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有所帮”的目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