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起,青岛大学采取收费停车的方式开放停车场。资料照片
连日来,本报记者对岛城停车难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引起许多车主的关注。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开放式小区停车难外,一些单位停车场虽然变成了收费停车场对外开放,但实际上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主要还是供内部使用,有些单位停车场夜间闲置也不愿意对周边车主开放。记者发现,由于内部停车需求大、人手不够等条件的限制,使得这些停车场能够对外提供的停车资源颇为有限。
记者探访单位停车场车位都很紧张
12月21日,记者来到香港中路远洋大厦地下的远洋广场停车场,该停车场一共有三层,这处供在远洋大厦办公的青岛远洋等单位使用的停车场向社会车辆24小时开放,早上6时到晚上6时每小时收费5元,晚上6时到次日早上6时每小时收费2元。记者了解到,以前这里可以办理包月业务,但是目前这项业务暂停了。
事实上,这里的停车位资源并不宽裕。记者看到,不少车位对应的墙上注明了车牌号,空着的车位上放着标有“专用车位”的牌子,即使这些车位空着,工作人员都会放置“专用车位”的牌子帮他们“占位”。这些标有车牌号的“专用车位”基本上都属于在这座楼上办公的公司,停车场过道的立柱上还标着不同公司停车区域的指示标志。
随后,记者来到附近的佳世客停车场。放眼望去,佳世客购物中心西面的室外停车场已停满了一排一排的车。记者了解到,佳世客购物中心主要有两个停车场,一个是香港中路和福州南路路口东南边的室外停车场,另一个就是佳世客楼顶上的停车场,目前共有900个车位。为了方便来这里购物的顾客,在这里停车一个小时内免费,如果超过一个小时,大型车每半小时收费3元,小中型车每半小时收费2元。
作为岛城高校停车收费首个吃“螃蟹”的青岛大学,在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后,在今年6月份开始采取收费停车的方式。21日下午,记者来到青岛大学香港东路校门前,校门口设置的闸道杆将以往能够随意进入校园的车辆拦了下来。入口处,一块标志牌上将校内车辆、校外车辆划分了不同的入口,但车辆都需要取卡进校,管理亭里也有工作人员在值守,停车、取卡、摄像头拍摄车辆号牌、放行,整个进入校门的过程只需要1分钟左右。记者随后进入校园内转了一圈发现,校内一些路段和空地都已经施划了停车位,并且设置了多处“P”字提示牌。
经过交警、城管、物价、税务等部门层层审批通过,青岛大学校园被定为4类停车场,这一“低调”的分类与其地处优势路段的大学校园位置有所出入,小型车辆停一次仅2元钱,对办公车辆及载客出租车等还会减免停车费,这已经把校园停车场的真实用意基本上摆在了明处:这不是用来赚钱的。
校方工作人员表示,高校环境开放、设施齐全,并承办多种大型活动,还有很多市民前来锻炼,校园的体育场、大剧院、体育馆是车流量最大的三个区域,此外,校园周边还有居民小区、企业单位等,常有外来车辆进校园停放或长时间滞留,对校园本身的行车、停车秩序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虽然停车场属于开放的收费停车场,但主要是为了规范停车和行车秩序。
上班时间内部都不够用谈何对外开放
不可否认,单位自有停车场在挂牌收费对外开放后,或多或少对缓解区域停车难的问题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这些本身就只能有限承担社会车辆停放的停车场,实际效果上又大打折扣。同时,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对外开放的单位停车场,即便是已通过审批的正规收费停车场,也通常不会受理包月停车、过夜停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