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讯(通讯员 刘来相)为有效破除镇街道事业身份干部职务晋升的“天花板”现象,任城区探索试行“升职不挪位”的办法,既解决了镇街事业身份干部职务晋升难题,又能充分发挥干部所长,取得了“选出一名干部、发现一批干部、激活一层干部”的乘数倍增效应,进一步激发了基层一线干部的工作热情。
着眼破解瓶颈、推进工作,有效激发了一线干部干事热情。一直以来,由于镇(街道)没有副科级事业岗位,一些德才素质好、实绩突出的事业身份干部受身份限制,遭遇职务晋升的“天花板”,既挫伤了这部分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又不利于优化镇(街道)领导班子经历结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地方的事业发展。通过“升职不挪位”的办法提拔基层一线的优秀干部,有效破解了镇(街道)事业身份干部职务晋升的制约瓶颈,使基层一线干得好的干部有奔头、更吃香,也使更多的基层干部安心基层、踏实干事,引导了更多的机关干部走进基层、为民服务、锻炼成长。
着眼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灵活设置了提拔干部工作岗位。综合利用区内副科级事业岗位,从每个镇(街道)各选拔了2名副科级干部,干部人选为事业身份的,安排到任城经济开发区内设事业机构任职,并挂职任原镇(街道)党政机构副主任(副科级),挂职时间为二年。挂职期间人事关系仍在原镇(街道),按镇(街道)挂职岗位进行管理和考核。挂职期满,经考察优秀、符合调任条件的人员,按规定办理调任手续。通过这种方式提拔干部,既严格遵循了干部选拔任用有关政策规定,又解决了受身份限制、提拔渠道狭窄的干部的职务晋升难题,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群众工作经验丰富、项目建设能力突出等特长。
着眼放宽条件、优中选优,切实树立了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这次采取“升职不挪位”的办法选拔干部,不限公务员或事业身份,不限年龄、学历,确保在最大范围内有效盘活、合理开发干部资源。特别是在干部德的考察中,实行定量评议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实保护了坚持原则、干事创业的干部。同时探索实行了拟提拔重用干部实绩逆向评估机制,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对干部的工作实绩从工作理念、方法举措、实施过程、作用发挥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从而对干部的德才素质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该区这次共从镇街选拔副科级干部18名,其中事业干部16名。这16名同志中有8名服务区主任、3名计生办主任、3名财政所长,其他也在党政办、信访办等重要岗位工作多年,均是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骨干力量,进一步倡树了重能力、重实绩、重公认的鲜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