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下过今冬第三场雪的济宁迎来了艳阳天,阳光下的积雪慢慢开始融化了,但在城区许多道路的慢车道上,没有阳光照射的地方依然有大面积的积雪,并且由于气温较低而结冰,成了一段段的“溜冰场”。
30日中午12点左右,记者在济宁城区吴泰闸路冠亚星城附近看到,由于道路南面的居民楼挡住了阳光,道路两侧慢车道上的积雪都结成了冰,当阳光从两栋楼之间洒向路面上时,仅有一小段慢车道上的积雪融化,但大面积的路面上依然存在长长的冰面。洸河路建设路至琵琶山路段南侧的慢车道上,几乎成了一条长长的“溜冰场”,记者看到,不少骑电动车的市民路过这一路段时都纷纷减慢车速。
“出租车从开泰花园小区开到市电视台,也就用10分钟时间,因为道路上出现了结冰的情况,现在最起码也要20分钟。”在常青路一家投资公司上班赵女士说,不仅仅是路难走,而且出租车特别难打,半个小时看不到一辆空车。
随后,记者来到共青团路和古槐路十字路口,因为路面上的积雪并没有被及时清除,道路上已经是“泥泞不堪”,白色的雪已变成了黑色,道路显得又脏又乱。
“道路上的积雪主要是靠人工来清扫的,但是这一场降雪是在夜间降下的,导致未能及时清扫。”济宁市中区市容局一位工作人员解释说,降雪时环卫工人已经将城区主要干道上喷洒了融雪剂,但是融雪剂的作用很有限,特别是慢车道上无法用车辆喷撒融雪剂,导致部分道路慢车道上结了很多冰。
延伸阅读>>路滑,许多市民被摔伤
30日,记者从济宁120急救指挥中心获悉,29日雪后,120两天接到了150多起外伤的求助电话,其中不少求助者是因雪后路滑意外摔伤。
在吴泰闸路一路口处,因为路面积雪没及时处理,结了很大一片薄冰,路过此处的市民都小心翼翼,即使这样,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仍然有五六位市民被滑倒。
在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不断有患者从救护车内推出,除了居高不下的心脑血管疾病、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外,外伤患者也不在少数,“雪后路滑,由此引起的外伤患者今天很多,但与平时相比,症状都相对较轻,多数都是皮外伤。”急诊科护士长孟童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市民出行时都比较注意,放缓了车速,老人也减少了出门。“像以往,经常接到的屋顶扫雪摔伤等患者越来越少,近两天多是雪后路滑摔倒导致的轻微外伤。”
30日,记者从120急救指挥中心获悉,截止到下午4点,一天就接到66位外伤患者的报警电话。“29日,有90多名外伤患者打电话求助。在这两天的外伤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雪后路滑摔伤的。”一位接线员说。
120急救指挥中心负责人提醒,降雪过后,个别路段夜间会结成一层薄冰,市民雪后出行要格外注意安全,老年人骨质疏松,很容易因摔倒而造成骨折骨裂等症状,所以要尽量避免雪中出行,出行时最好有人陪伴,单独出行时最好将家人的联系方式随身携带,方便联络。
相关阅读